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一十二章:唐钰的执着与底线





  面对王安石的指责,唐钰哑然失笑。

  放眼整个人类文明进化史,所有政权的变革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质变。

  自秦皇登基以来,中原地区在以往的千年里都是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在主导文明的推进,如此根深蒂固的观念又怎会因为一场持续八年的政治革新而发生转变?

  诚然,王安石在熙宁三年重新上台之后,施展一些列雷霆手段,大刀阔斧进行政治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功效,倒是也促使了大宋资产阶级萌芽的诞生,但相较后世那些成熟的政权,却依旧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如果后世的英吉利与法兰西是变革成功的典范,那王安石所主导的熙宁新政只是一个镜花水月般的幻像。

  基础不牢,加上拔苗助长,大宋的熙宁变法宛如一座外表看似华丽,内里却即将倾倒的高楼大厦,只需一点外力,便会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

  如此简单分析,天圣党的重新崛起也在情理之中了。

  “任何一个党派在获得成功之前均会经历一些打击,熙宁党想要重新掌控大宋,便必然需要经受这一次战火的洗礼。”唐钰出声劝慰道,“在世界的最西方还有一个国家叫做美利坚,它与其他老牌欧洲强国不同,是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三连跳,达到了如今的成就,它的建国史最为短暂,发展速度也最为迅速,而便是这个毫无基础如同白纸一张任人涂画的国家,也经历了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一次大战,而后获得新生的。”

  唐钰的言下之意是,任何政权的变革均需要经历腥风血雨,只有历经苦难,人们才会珍惜和平所带来的的美好。

  熙宁党目前所处的艰难局势,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一次考验。

  王安石冷哼了一声:“可熙宁党本不必经受你所谓的这次考验。”经过数年的经营,熙宁党已然成为大宋朝廷的第一政党,禁军的指挥权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若非皇帝赵顼可以针对,暗中向王雱下手,王安石也不至于心灰意冷,丢下这烂摊子无人收拾。

  而即便向郊趁此机会大肆捕杀熙宁党,只需唐钰领军出征,他也相信这场无谓的杀戮在顷刻之间便能消弭于无形,毕竟渔州的各种武器所展现出的威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也是王安石能够毅然决然离开京城的根本原因。

  他相信凭借渔州的力量,即便自己不在其位,熙宁党的地位也不会受到半分动摇。

  只可惜,面对这场皇帝默许,向郊主导的清缴行动,唐钰似乎无动于衷,即便京城与周边的几座城池早已血流成河,渔州也没有出兵驰援的迹象,如今的他只是一介平民,哪里来的资格过问唐钰的想法,索性也只能选择闭目不见充耳不闻,可他真能做到听之任之漠不关心么?

  佛说放下便是自在,在王雱死后,王安石选择放下,却还未触及真正的自在。

  “渔州出兵,自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局势,甚至可以直接推翻赵氏另立新王,编写史书的都是获胜之人,我根本不怕后人骂我不忠,但渔州却不出兵,相爷知道为何?”

  王安石抬头看了唐钰一眼,欲言又止,看来是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答案的。

  “我唐钰不是做大事之人,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愿各民族之间能够和平相处,不要轻易乱动刀戈,此为其一。”

  “对于这一点,你倒是做的很好,放眼大宋周边,所有的政权如今均为我大宋马首是瞻,虽然没有完全被大宋吞并,却大多已然成为附庸国,若是将这些效果并入中原,我大宋的疆域早已超过前朝,成为有史以来最广袤最强盛的朝代,这一点,你唐钰居功至伟。”

  唐钰淡淡一笑,和平统一共同发展本就是他不懈努力的目标,而令他倍感欣慰的是,无论是南方的大理、蒲甘、大越,还是北方的大辽、大金、西夏,他一直秉承不过问别国内政的原则,以利益相诱,从而达到目的,当然,掌心雷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唐钰也承认没有用以威慑的武器,这些政权的投靠与附庸无从谈起,但是弱国无外交,只有自身的实力强大的同时向对方投出善意的橄榄枝,才会得到对方的心悦诚服。

  “对于大宋内部,晚辈也只是为相爷的变法提供方向,并未给出任何决策与建议,这是因为晚辈知道在面对浩瀚的历史长河时,区区凡人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什么,纵然晚辈出兵平复此次内乱,让皇帝成为傀儡控制朝堂又能如何?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晚辈可以保证在自己活着的几十年之内,大宋的发展方向不变,一百年后呢?一千年后呢?谁又可以担保我们的后世会坚定不移地沿着晚辈所指的方向一直前进?”

  唐钰当然可以将自己的理论刊印成册,进而对百姓进行洗脑式的宣传,但这不是唐钰所想要的,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类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在漆黑的前路上认准方向,他的三观是建立在后世昌明科学观的基础之上,而后世的观念,却是祖先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所终结出的真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一个过程,人类文明的发育才不算是吃了激素之后的畸形状态。

  唐钰是穿越者,但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穿越而强行改变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他所带来的先进事物的确改善了民生,令中原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却没有从实质上推进历史进程,这是唐钰的执着,更是底线。

  所以,熙宁党该经历的,还是需要经历,即便是因为这场政治变革完全消失在历史舞台,也只能证明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对于大宋而言为时过早,失败只是必然,若是保留了星星火种,唐钰相信,日后的熙宁党必定重新形成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