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一十一章:金陵保卫战





  话不投机半句多。

  面对如此冥顽不灵之人,余晖也不愿多费唇舌,打马转身的瞬间,身后的弓弩手便向金陵城头射出了如雨点一般密集的穿云箭。

  金陵守军似乎早有准备,在爆炸发生之前便全部躲进了城头的掩体。昔日幽州军南侵之时,李堂也派遣了手下谋士观战,通过几次攻城战的经验积累,李堂在金陵城头建造出了在躲避的同时又能攻击的新式掩体,此刻竟取得了奇效。

  寻常战斗之中,依靠穿云箭的掩护,攻城部队能够顺利带着器械抵达城墙之下,可这一次,京城禁军的先锋部队却被金陵守军死死压制在护城河对岸,不得向前移动半分。

  面对如此局面,余晖自然不甘却又无可奈何,除了向城头射出更多的穿云箭之外,他根本无计可施。

  只是一个回合,双方便陷入了焦灼。

  余晖因为迟迟展不开进攻而火冒三丈,李堂却因弹药不足而急火攻心。

  当年柴奕趁着唐钰北征幽云十六州之际,从渔州抢劫了一批掌心雷,约有四万余枚,金陵易帜之后,与前来征讨的两浙路禁军发生交火,消耗了两成,城中所存的武器也只有三万。

  柴奕被设计诛杀,李堂与沐辰风达成了战略合作,金陵从幽州先后购置了两批武器,共计十万。

  十三万枚掌心雷,便是李堂手中所有的武器数量。数字看似很大,真正用在战场时,却又是杯水车薪。

  因为数年无战事,金陵守军根本没有参加过热武器战争的实战,掌心雷虽然犀利,却经不住他们胡乱扔掷,接近三成的手雷因为在手中滞留的时间过长,还未落地便在空中发生了爆炸,杀伤力大减,很多的守军士卒也根本不管敌军所处的位置,闭着眼睛瞎扔一气,使得掌心雷的爆炸未曾伤及一人,彻底成了烟花,唯一的效果只是听了个响。

  随着武器的迅速消耗,李堂的眉头渐渐拧成了麻花。

  城外的禁军源源不断,他也不知对方的兵力究竟几何,城中的守军根本不懂如今的战争,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战场太过混乱,根本无法对敌军造成有效的杀伤,偏偏守军只能倚靠猛烈的火力压制城下的攻城部队,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只怕坚持不了两日,城中的武器便会被打空。

  到时,他作为城主,又将何去何从?

  与金陵共存亡,留一个千古美名?还是趁乱出城,他日王者归来?

  一时间,一生求稳的李堂竟然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

  硝烟升腾之中,很快便是日若西山,京城禁军久攻不下,余晖暴跳如雷,却也只能选择暂时撤军,夜间作战是兵家大忌,对方可以利用地利从战场迂回直捣黄龙,到时营地里没有兵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

  无论如何,金陵城始终在前方,今日攻不下,来日再攻,他便不信凭借自己手中的力量拿不下一座城池。

  城主府内,李堂也感到一阵焦头烂额,刚刚军需官已然汇报过损耗数字,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许多,一日的损耗竟然达到了四成,照如此情况发展,不出三日,金陵便会城破。

  “禀城主,府外有陈家与云家两位家主求见。”

  听到门外的禀报之声,李堂忽的双眼一亮,这两家可都是唐钰的直系亲属,渔州又怎会不闻不问?看来自己的这次站队终究还是没有站错啊。

  诚如李堂所料,陈铭与云仁的确是来送温暖的。

  早在西南边陲地龙翻身发生之后,大宋各地兴起钢筋水泥筑房潮时,渔州的各种武器便随着李家铁匠铺的扩展秘密潜入大宋,如今在金陵城附近,更是有好几处渔州的军火藏匿地点,数量足够金陵城坚持十多日。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日的战斗,金陵守军也渐渐掌握了掌心雷的使用方法,再加上这批武器的援助,李堂有信心击溃城下的京城禁军。

  等到所有武器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进城,看着一箱箱摆满仓库的掌心雷,李堂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渔州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在大宋各地埋下如此多的武器,自己若是有一点反叛的异心,便会被即刻消灭在萌芽之中吧。

  渔州城。

  因为大宋这些时日的风起云涌,渔州已然进入了全城戒严的状态。

  看过唐钲送来的最新消息,唐钰略感惊讶,幽州如今是自己扼守东北的据点,收留熙宁党人责无旁贷,因为方家两兄弟的关系,钱塘城出手相助也在情理之中,金陵城此番没有选择两不相帮,而是直接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这便是唐钰惊讶的缘由。

  李堂做事向来求稳,他在柴奕面前隐忍多年,不惜做一条忠犬,只为有朝一日在反击时可以一击毙命,明明已经站队沐辰风,却还是不断向自己示好,所求的便是在两方的夹缝中寻找出一丝自保的机会。

  如此一个明哲保身之人这一次却为了救助熙宁党而与朝廷禁军死磕,甚至不惜打光了城中所有的武器,也势不开城投降,好在渔州在大宋各地均有所部署,依靠金陵城附近的几家冶铁坊内所储藏的掌心雷击退了余晖所率领的京城禁军。

  “严密注意各方动向,加强城防巡逻力度,城外的暗哨也要增加。”

  唐钰简单传达了几道命令,唐钲领命而去。

  厅内走出一人,虽然头发花白,身形却挺拔有力,脚步沉稳,颇有高官风范,不是告老还乡的丞相王安石却又是谁。

  唐钰对着这位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爷淡淡一笑:“如今大宋因为世伯的原因搞成了如此纷乱的局面,不知一心为国为民的相爷作何感想?”

  王安石冷哼一声,在唐钰的身边坐下:“还不是你出工不出力,若是你能够时刻留在老夫身边出谋划策,不来这西南边陲搞什么渔州城,大宋又何至于走到如此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