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106节(1 / 2)





  面对这个问题,姜星火罕见地沉思了片刻。

  要讲,当然能照本宣科地讲。

  但是以他们的认知水平,百分之九十九是听不明白的。

  如果姜星火再把海陆四循环的四个压力点一画,估计他俩就直接蒙圈了。

  所以,要讲明白,但是有些东西可以省略,最好用他们日常能理解的方式去讲。

  而有些概念,譬如“冷高压”,可以不是那么较真,严格意义上来讲,高压或者低压是气压概念,不能跟寒冷或者炎热绑在一起,会造成误导并不是说冷的就是高压,热的就是低压。

  但是姜星火决定先不讲的那么教条、刻板,先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日后等补充的知识多了,他们自然也就明白了。

  所以姜星火认真地沉思后,捋了捋思路,开口说道。

  “为什么会形成风,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们刚才在讲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

  朱高煦迟疑地问道:“姜先生是说,那、那个‘比热容’?”

  “对。”

  “先说冬季的西北季风。”

  姜星火指着文字地图问道:“在我们正常的认知里,大明的田地已经极为广袤、辽阔了,是不是?”

  朱高煦和李景隆点了点头。

  这自然是没什么问题,而且符合常人认知的。

  李景隆补充道:“而且不只是大明,大明的西面,还有近乎无穷的陆地,蒙古人曾经探索过,但即便蒙古人远征了几万里,光是赶路都要花费数年,却依旧没有向西探索到世界的尽头倒是向南的方向,唐朝的玄奘就有记载,天竺的最南部比我们的最南部要更向南,但是并不算极远,天竺向南的陆地也是有尽头的。”

  姜星火的手指,在文字地图的右侧,画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圈。

  “那如果我告诉你们,我们东侧的大海茫茫无际,比我们已知的陆地都要宽广,你们信吗?”

  两人剎那犹疑,对视一眼后,反而都同时点了点头。

  “传说中,东面的大海苍茫无际,即便是徐福等准备充分的船队,出海远航依然无法探索到大海的尽头,东面的大海,确实有可能比我们认知里的陆地还要大,否则一代代人出海,总该是有人看到尽头的。”

  两人思维的开明程度比姜星火观念里的古代人似乎要高一点,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事物,只要讲的言之有理,他们能听得懂就能接受。

  “信就好。”

  姜星火点点头,下了个定义道。

  “季风的本质,就是海洋和陆地因为比热容不同,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姜星火首先打了个补丁防止抬杠:“我们先不纠结海洋和陆地谁更大的问题,因为你们很难观测或感知到海洋的大小所以我们先做个不那么正确的假设,就假设海洋和陆地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这样排除了干扰,更容易让你们明白季风形成的原理记住,仅仅是为了让你们方便理解,不代表海洋和陆地是真的大小相同。”

  两人表示理解,这样就不用纠结推导过程受到陆地和海洋大小不等导致的差异了。

  “你们都知道,我们刚刚已经讲过了,那就是水体的比热容,要大于田地,也就是说,海洋的比热容,总是大于陆地的,没问题吧?”

  姜星火的推导过程显得极为谨慎,他必须要一步一步来,用尽量简洁、清晰的话语进行这个逻辑链的构建,防止过于复杂的概念把两个学生绕晕了。

  “没问题,水体的比热容是很大,刚才朱煮沸不了的水,已经举例了。”李景隆全神贯注的思考,差点让他说漏嘴,朱高煦瞪了他一眼,李景隆顿时有些后怕。

  对于姜星火不知道他们身份的事情,嗯,最起码是姜星火表现的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这件事两人一致认为,就当姜星火确实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因此需要继续隐瞒下去。

  最好能隐瞒到出狱,甚至是出狱之后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隐瞒?

  李景隆和朱高煦的理由主要有这两点。

  当先最重要的一条,自然是两人担忧如果姜星火知道了他们的身份,那么必然会产生顾忌,毕竟,两个普通的勋贵二代,跟大明的二皇子、百官之首曹国公,肯定是不一样的。

  有些话说给熬鹰斗狗的勋贵二代说没事,说给二皇子、曹国公,那肯定是有事的,还是大事。

  虽然他们也确实需要姜星火这些讲的这些东西来搞出大事.

  但总归,让姜星火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很多话姜星火可能就不会这么如实地说了。

  变相的,他们和整个大明都要损失很多知识,这些无比宝贵的财富,是他们无法承担损失的,所以必须要隐瞒身份。

  至于第二个原因嘛,其实隐藏身份并非只是为了隐瞒姜星火,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他。

  在他们看来,姜星火既然是超越世间凡俗之人的存在,而且也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那么他们自然是不希望姜星火再受到任何凡间意义上伤害的。

  这种伤害,既包括了身体上,也包括心理上。

  毕竟,姜星火无意中在讲课时指点江山所说出的这些东西,其实已经逐渐对外界的大明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说“摊役入亩”这件事。

  要是让天下的士绅、儒生知道了,这条使他们觉得斯文扫地而且再也留不住佃农,使得他们直接损失了许多财富的计策,就是姜星火提出的,那么你猜猜姜星火会面临什么?

  极端一些,姜星火他本人会遭到刺杀,这种刺杀,不一定是阴谋论里有什么大人物指使的,也有可能就是受到“摊役入亩”政策影响的落魄书生,气愤之下行博浪一击。

  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谁说的清呢?

  而姜星火不知道他俩的身份,在诏狱里自然是安全的,毕竟藩王谋反试图围攻诏狱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再发生第二次了。

  如果出了诏狱,朱高煦把他请在身边,有这位天下第一猛将的保护,还有许多的骁勇护卫,想来姜星火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

  而心理上,那就更直接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