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104节(1 / 2)





  什么都不能!

  然而,张宇初却曾经在龙虎山的典籍里,看到过一段不知真假的记录。

  这世间,是真的存在一门学问,可以看清天下的风水,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甚至不局限于一国一朝!

  而这门学问,才是真正的“风水学”。

  至于世间流传的东西,不过是其皮毛而已,充其量,只能称作“风水术”。

  这便是“术”与“道”的关系。

  “术”学的再透,练的再明白,用的再熟练,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而真正的“道”,才是能让人质变的东西!

  在那本典籍里,记录了这门真正的“风水学”,只掌握在仙人的手里!

  因为只有高高在上的仙人,才可以俯瞰天下。

  而这个天下,绝不仅仅局限于大明!

  甚至不局限于什么朝鲜、日本、占城、安南,而是包括了更远、更广阔的区域。

  曾经,张宇初认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呢?

  因为以现在对世界认知的程度,以及移动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有人真正地能看透整个天下的风水,光是在大明仔细地走一圈,就要花费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和何等恐怖的精力。

  更遑论,在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天下里,周游一圈呢?

  再进一步讲,即便是周游了真正的天下,可又真的能掌握吗?

  所以,唯有仙人!

  也只有仙人!

  仙人高高在上,于天上垂钓人间气运,自然对人间的所有山川河流,风向流向了如指掌。

  一个在天上看,一个在地上看,如何能比?

  所以,张宇初认为,这门所谓真正的“风水学”,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够掌握的。

  可是今天,张宇初的心中,却忽然有了一个大胆到有些可怕的想法。

  难道,姜星火正在讲述的,便是这门传说中只有仙人能掌握的学问?

  事实上,张宇初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毕竟,在这个没有出现地理大发现,没有前赴后继的航海家用生命探索出全球的洋流走向和季风情况,确实不可能有“凡人”掌握全世界的风与水。

  而在后世则完全不同,不仅有已经总结好的资料,详实而简单易懂的图画,更是有挂在天上的卫星作为“天眼”,时时刻刻地监视着风云变幻与洋流动态。

  姜星火能在这个时代,说出这些话语,被张宇初认为有可能是真正掌握着“风水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回来,这也是张宇初张天师在心里偶然升起的猜测罢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毕竟,姜星火讲的东西虽然沾边,但他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姜星火所讲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风水学”。

  隔壁,新歪脖子树下。

  姜星火的话语还在继续。

  “之前你们都玩过模拟元朝的游戏,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你们应该很清楚,连续的自然灾害会给国家的财政和国运带来多大的影响。”

  李景隆和朱高煦点了点头,露出了不忍回忆的表情。

  痛,实在是太痛了!

  而这些曾经在真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又曾经由他们身临其境经历过的抉择,其实无不说明了,元朝的短命,跟气温的持续下降,一定是有关系的。

  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时候,缺乏比热容大的水体,所以被迫南下西出征服世界,可即便是他们获得了靠近比热容大的水体的田地,没有了气温差的折磨,还是要面对气温这个巨大的难题。

  “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说,大明现在面对的气温下降,其实从南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李景隆有些沮丧地问道。

  “对。”

  姜星火认同了他的话语,但又补充道:“当然了,气温也不是一直下降的,中间会有一段时期,譬如元朝建立和南宋灭亡的那段时间,气温其实是转头上升了一阵子,只不过随后又掉头继续下降了而已。”

  “你们不用太过担心的,大明未来也不是一直气温下降,不出意外的话,中间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抬升,最后才会如同元朝那样掉头猛降。”

  这话听得两人一副司马脸。

  什么叫不用太担心?

  怎么听起来就跟医生对伱说:“别担心,虽然是绝症,但是还会有几个月回光返照的,回光返照完了,才会急速恶化。”

  “大明的未来,真的会这样吗?”

  密室里朱高炽的神情,同样变得极为凝重,甚至感觉浑身冰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不能回头。

  而此刻,姜星火给出的结果,令人难以接受。

  换谁,谁都接受不了。

  别说病人家属情绪不稳定了,病人马上都要情绪崩溃了。

  之前朱高炽之所以那么乐观,便是一开始觉得,所谓的“小冰河期”可能只是持续个数年、最多了不起十几年嘛,朝廷只需要像是隋朝那样广建仓储积蓄粮食,遇到了连续的灾年,勒紧裤腰带还能撑过去。

  而后来,朱高炽虽然听姜星火说小冰河期会持续数百年,可由于他当时没转过弯来,认为化肥和姜星火要讲的能让供养人口上限增加三成的办法,加在一起是可以抵御小冰河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