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51节(1 / 2)





  朱棣一怔,这他倒从未想过。

  姜星火如果出狱了,真的可以用这位谪仙人来做事吗?

  人皇任用谪仙,说起来倒也不是不行。

  大明民间遍地都是的《武王伐纣平话》里面讲的故事,不就是得了人皇气运的西伯侯姬昌,重用被贬下凡间的姜子牙做太师嘛。

  顺着这条思虑捋下去,朱棣的思维发散开来。

  “非止是征日本,姜星火若是出狱了,很多事都只有他能做到最好.因为他是讲课的先生,按理说是最懂他讲的这套东西的。”

  “也不见得是明天就放出来,朕总觉得姜星火还有很多极为珍贵的知识没有讲,毕竟总得考虑姜星火的变故,万一明天刚把他放出来,人家‘嗖’地一下直接原地飞升了呢?”

  “那朕还有许多未曾听到的知识,岂不是直接亏死了?”

  “父皇考虑的周详,咱们确实不能一厢情愿。”朱高炽给几人沏了茶水,“至少儿臣觉得,姜先生所掌握的重要知识,绝对不止他目前讲的这些。”

  “譬如?”朱高燧给朱棣递了新砸的核桃,看着大哥问道。

  “譬如今天讲的什么‘亚热带气旋’,虽然只是一句带过,但三弟你晓不晓得,若是忽必烈知道了这句话,明白海战跟陆战不是一个道理,日本几个岛的周围,秋季是刮滔天飓风的那现在没准日本早就是大明的一个布政使司了,就跟被元朝打下来的大理国成了现在云南布政使司一部分一样。”

  朱高燧有些不可思议,作为负责监察宗室、藩王、勋贵的特务头子,他当然知道姜星火这个人的存在,但却并未听过课。

  姜星火的一句话,若是给忽必烈听了,就能改变历史?

  一言而灭国,难道这就是谪仙人的能耐?

  朱高燧一时悚然。

  朱棣不知儿子心思,他嚼着核桃略有含混地说道。

  “海上的风暴、西洋的诸国、白银宝钞,这些东西除了姜星火,其他人谁敢保证知道的更多,做的更好呢?”

  “若是姜星火愿意出来给大明做事,便是如西伯侯姬昌拜姜子牙做太师一般,朕拜姜星火做国师,又有何妨呢?”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第73章 一切都在算计之中

  见几人不言,晓得话说的唐突,朱棣便也不再继续说下去。

  “如何安排姜星火的事情,今天中午听完‘白银宝钞’这节课再决定。”

  朱棣抿了口茶水,核桃苦涩的味道在唇齿间回味。

  他放下茶杯,看向两个儿子认真说道:“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正式在苏松嘉湖诸府开始‘摊役入亩’试点,明白吗?”

  “儿臣明白!”朱高炽凝声答道,朱高燧同样肃然。

  开个大朝会宣布‘摊役入亩’的政策,用雷霆手段平息百官的抗议,是一件不算难的事情。

  可真正地把‘摊役入亩’这件事落实到实处,却是一件极难的事。

  还是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哪怕是九五至尊,制定下的政策本意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可到了下面的小吏手里,有极大可能就被扭曲成了加重百姓负担。

  所以历朝历代,任何更化,想要成功都离不开最高权力的支持,与执行层面极为酷烈的手段。

  今天大朝会哪个官员没看到,被誉为永乐帝座下鹰犬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瑛,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都是一副‘大活来了’的狂喜神情?

  朱棣沉吟道:“朕希望你二人能将此次‘摊役入亩’试点办好,尤其炽儿”

  他抬起头来目光落在长子身上,见朱高炽神态恭谨,缓缓说道。

  “此举不仅关乎国家社稷,亦关系到永乐一朝施政能不能开个好头。更化藩王制度,是皇帝的家事,而这摊役入亩,便是国事了。”

  朱高炽很清楚,这无疑是对他的一场重要的庙堂考验,也是朱棣选择储君的一次关键测试。

  自己的站队和表态,一定要坚定不移且坚决无比。

  朝堂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摊役入亩’这是触动了浙江士绅阶层,乃至全体士绅阶层利益的大事!

  必然会引起整个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

  而这些文官集团中,以江南地区为主……而如今满朝文官,大多来自江西和浙江。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可不是一句虚言。

  毕竟浙江和江西紧邻,是江南士绅集团的两大组成部分。

  一旦浙江的苏松嘉湖诸府被率先开刀了,江西籍贯的文官们,可不觉得皇帝会放过他们。

  毕竟所谓士绅,便在于四个字——“耕读传家”。

  没有田,拿什么读书?

  把徭役并入田赋,增加了田赋,那就是刨他们的祖坟;让这些原本不用服徭役的读书人,突然知道泥腿子也不用服徭役了,那就是扇他们的耳光!

  所以这一次,朱高炽清楚,非常艰难!

  若成功,将进一步获得父皇的信任;可一旦失败,那恐怕自己就与储君大位越来越远了。

  自己本来“打仗”就跟二弟朱高煦压根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在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长处“治国”这方面都失利了,还谈何争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