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33节(1 / 2)





  他和干瘪瘦小的婆娘在深山中开了一小块梯田,靠着种土豆挖野菜土里刨食,每日一家人只能吃一顿饭。

  甚至姜星火连利用自己的知识外出求职的可能都没有,因为食物根本储蓄不够在保证家人维生的同时,他走出数百里山路到县城。

  而即便是这种日子,也没能持久。

  当年大旱,姜星火又被官差拉了壮丁,给返程的西洋使团当纤夫。

  一群麻木的纤夫,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拉着奢华宽敞的大船。

  朝廷送给西洋使团的礼品过多,很多猪和家禽在路上碰撞而死,于是西洋人就将这些已经发臭的动物从船上扔了下去。

  而饿的眼珠子都绿了的姜星火,就跟纤夫们疯了一样跳下水,马上把这些死动物捞起来,吃掉。

  根本顾不上是否有细菌和疾病。

  因为如果不吃,以每日微薄的粮食供给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压根熬不过两三天就要毙命。

  到了城池附近,姜星火甚至看到了很多如同放江灯一样用木盆盛着的弃婴,顺江而下,浩浩汤汤。

  姜星火不是没想过改变命运,他作为大学讲师不仅懂英语,也懂一些日常的西班牙语,所以他拼命地想接近船上的西洋人。

  然而,监工的官差上去就是一顿沾了江水的皮鞭,打的姜星火差点死去,普通人在徭役服徭役的过程里毫无尊严可言。

  而官差们的一点残羹剩饭,同样都能引起纤夫们的哄抢。

  纤夫们必须跪地磕头,甚至给官差舔腚,才能获得吃剩饭的权力。

  最终,当姜星火得到了西洋人赏识,拿着钱财回到那个破旧的茅草屋时。

  姜星火看到了一个四肢干瘪但肚子鼓胀的疯婆娘,还有三具被她护在身下腐烂发臭的女尸。

  画面消散,回到眼前。

  姜星火看着李景隆,眼眸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凭什么?!”

  第47章 摊役入亩

  “凭什么要苦一苦百姓?”

  朱高炽瘫坐在椅子上,他张大了嘴,呼吸有些急促,被脂肪堆积成山的胸口上下起伏着。

  在来听姜星火讲课之前,朱棣告诉他,他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震惊,因为无论是朱棣自己,还是黑衣宰相道衍,都被姜星火的智谋和见识狠狠地震惊了。

  然而,当时朱高炽却觉得,父皇言过其实了。

  姜星火的才学,仅仅通过短暂地旁听,朱高炽便认为一定是大才。

  但这不足以震惊他,因为朱高炽见过太多的文人大才。

  哪怕杨士奇、杨荣这些未来的谋国辅臣不如姜星火,但也只是不如,而非天差地别。

  可随着姜星火抽丝剥茧地根据“制造力三要素”梳理出了“田地决定税收,比例决定税基,税基决定寿命”。

  继而根据这三个决定,提出了以自耕农的视角换位思考后,朱高炽才彻底动容。

  而随着那句“制定政策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朱高炽更是激动万分,这句话,让他恨不得马上当做自己毕生的座右铭。

  毕竟他是未来的大明仁宗皇帝啊!

  史笔如铁,盖棺定论的着“仁”之一字,绝非虚言。

  到了姜星火提出针对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三个因素,制定解决田地与税收方案时,在朱高炽的心中,姜星火的才能已经远超杨士奇、杨荣了。

  而姜星火,又进一步地刨根问底出了徭役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的工程需要群体劳作,徭役是一笔经国济民帐。

  最终,当姜星火那句“凭什么苦一苦百姓”的怒吼发出时。

  朱高炽彻底震撼,继而恍然大悟。

  既然是经国济民帐,那为什么只能用“苦一苦百姓”的方式解决呢?

  一个答案,

  一个终极答案,

  隔着一层窗户纸,

  摆在了朱高炽的面前。

  墙内。

  “姜先生,曹公子,都坐下罢。”

  朱高煦见两人相持,连忙出声劝道。

  没人理他。

  朱高煦也是个倔脾气,站起身来竟是高了两人整整一头,然后这位九尺巨汉一手一个,跟摁萝卜一样把两人摁在了地上。

  李景隆的脾气也上来了,他拧着脖子问道。

  “不苦一苦百姓?你说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