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21节(1 / 2)





  “马和,吩咐五城兵马指挥司和应天府衙门,全力协助锦衣卫。”

  “遵旨!”

  纪纲和马和对视一眼,行礼答道。

  两人正欲出去开始行动,朱棣却又吩咐道。

  “再给朕把忠义卫调过来,朕亲自带队!”

  “陛下!”马和一时惊诧。

  朱棣双手拧在一起,拄着刀,厉声喝道。

  “去!”

  马和与纪纲心中一凛,再不敢出声劝阻。

  不多时,大量披坚执锐的甲士成建制地出现在诏狱外。

  忠义卫是朱棣还是燕王时期,在靖难战争过程中,把原燕王府卫士、收编的蒙古鞑官,乃至投降过来的松潘游骑,混编在一起的亲卫力量。

  人数不多,不过三千余人,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既能披六十斤全身扎甲列阵步战,也能马战冲阵十余回合而不溃,战斗意志极为坚韧。

  东昌之战中,朱棣便是带着这支部队绕后冲击洪武名将何福的中军,深陷数万大军重围,依旧能杀出一条血路。

  朱棣更是重现张辽威震逍遥津故事,听得忠义卫骑卒一句“燕王欲弃我乎”,便回身纵马杀透追兵,拉着骑卒上了自己的马并且全身而退。

  也正是如此,当朱高煦看到忠义卫出现的时候,就知道事情大发了。

  哪怕朱高煦智力水平再平庸,这时候他也知道,他从师姜星火的事情已经被朱棣知道了。

  至于为什么知道,可能是自己那封明显不是自己水平能写出来的奏折暴露的,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朱棣非常重视姜星火!

  朱高煦看着几个孔武有力的宦官在给朱棣披甲,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他试探着对背对着他的朱棣说道。

  “爹,俺也跟您去找找吧。”

  “伱不用找。”

  朱棣看着系在胸口上的胸甲,柳叶状的甲片反射着幽深的光泽,他冷冷地说道。

  “你就在诏狱里好好蹲着,朕这次让你蹲一辈子。”

  吞肩系紧,朱棣用手扭了扭裙甲,确认活动自如后,从宦官手中接过自己的长刀,拔出了鞘,暗金色的长刀上满是微小的划痕。

  “这是你姥爷徐达大将军传给朕的刀,万年陨铁锻出来的,朕本想传给你,现在看来……哼!蠢货一个!”

  说罢,朱棣收刀回鞘,穿着与其他忠义卫士卒一般无二的扎甲向诏狱外走去,门口自有一匹汗血宝马等候。

  “百户为一组,大索南京城!”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朱高煦呆呆地看着自己的父皇仿佛出征一样,去亲自带兵搜索姜星火。

  半晌,方才锤了锤自己胀痛的脑袋。

  可他还是想不明白,父皇怎么能对姜星火这么重视?

  朱高煦当然不知道的是,一大早大皇子朱高炽就进宫汇报了基于两税法改良出的田地制度,朱棣听后龙颜大悦,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说彻底摆脱王朝周期率吧,用这套田地制度方案最起码可以比较有效地抑制田地兼并,同时避免‘两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及时清查人口和田地进行更新,而彻底沦为摆设。

  没准用了更靠谱的田地制度,能让大明的国运挺到下次农业技术进步呢?

  朱棣怀揣着这样美好的梦想,很有兴致地射了三筒箭,随后才来的诏狱。

  而一到诏狱,就发现,姜星火丢了!

  朱高煦丢了都不要紧,朱棣又不止一个儿子,就当在靖难的时候捐躯了,可姜星火姜老师不能丢啊!

  出题的姜老师丢了,谁来告诉他大明如何走出王朝周期率这个困境的答案?

  第31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

  午后。

  黑云压城。

  如闷雷般的马蹄声踏过青石板路,惊起了在土墙破瓦间筑巢的杂毛鸟,扑棱棱地飞向天空。

  南京城内家家户户紧闭门扉,幼童们被父母捂着嘴,唯有胆子极大的,才敢从门和窗户的缝隙中窥探一二。

  数月前抓捕建文奸佞时,同样的铁骑四出,而随后就是剽悍的燕军士卒们破门而入,显然这给城里的人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而宫城城墙根上,草创的内阁同样得到了消息。

  “你说什么?忠义卫都出动了?”

  出来透气的杨荣,正巧遇到了应天府派来的佐官,听了报告一时犹疑不敢下判断。

  而内阁值房,其他的几位学士也纷纷望来。

  今日当值的是解缙、金幼孜、胡广、杨荣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