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顾二娘流放种田日常第63节(2 / 2)


  那橘猫原本见顾冉一走,就开始全身梳洗毛发,舔舔舔,将自己全身能舔到的地方都舔了个遍,见着有鱼虾,马上停止了舔舔舔活动,凑上去喵呜喵呜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呼噜呼噜声,显见是被伺候得很舒心。

  估计伤好之前,橘猫都得留在小厝里了,顾冉去东林乡买仲秋果子时,顺便也到篾匠的摊子买了食盒,以及能给橘猫容身的一只竹篮子。

  等回到小厝后,就将那竹篮子放到院子角落,里头还铺了细棉布,捣弄出软软的一个凹窝后,将那伤着腿的橘猫抱进了竹篮里头。

  刚落到陌生地方的橘猫马上站了起来,那受伤的腿还跛着,就急不可耐地转了个圈,似乎在观察自己新落脚的地儿,试探着用爪子扒了扒,觉得不错后,轻轻柔柔地一爪子一爪子地踩起奶来。

  顾冉再次听见橘猫呼噜呼噜声时,知道猫窝甚得大橘之心,于是就去继续做自己要做到事儿:酿桂花清酒。

  刚好昨天才摘了金桂洗干净晾干了一夜,新鲜得很,拿来做桂花酒正好。

  顾冉将昨天洗干净坛口倒扣着沥干了里头水分的白瓷坛子拿过来,将阴干的桂花取一些出来,筛出梗叶,而后放进坛子底部,接着再倒入同样份量的白糖,不过若喜欢酒甜一些的,可以多放一些。

  最后再倒进白酒。

  是白酒,选清淡的那一款,才好在浸泡时,不致于让浓烈的酒味盖住了桂花的香气跟味道。

  至于度数,原本适中,五六十度这个幅度最好的,不过大盛朝产出的白酒并没有严格的度数限制,只有浓酒跟清酒之分,所以顾冉就选了清酒。

  将来泡出来的桂花酒好不好喝,也就只有到时候再见真章了。

  用酒泡着桂花后,将坛子封口,安置到阴凉处,一个月左右就能开封饮用了。

  桂花多,顾冉泡了两坛子,余下准备继续晒干,拿来泡茶或者做香囊两相皆宜。

  等泡好桂花酒后,也到了晚膳时间,恰好她去东林乡买了不少大芋头小芋头——嗯,闽地过仲秋,有吃芋头的习惯,原因在于一颗母芋头会长出许许多多的小芋头,在一家团圆的时候,这么多芋子芋孙,恰好就代表人丁兴旺。

  于是打算直接做个芋头饭,等明日再做些芋菜跟糕点,给仲秋那一夜提前准备上。

  芋头饭就是拿芋头且小粒后,与其他配料煸炒,加入洗干净的大米一起煮熟的百搭饭,顾冉按照自己的口味,切好了芋头块后,又拿了一些元贝切粒,小虾干洗干净,到后院掐了一把葱,洗干净后也切好,接着再拿了新鲜竹荪切片。

  最后拿出了一天五花肉,切成薄片后,放进锅里头慢慢熬油,等熬出油后,五花肉片焦黄起来了,才放入元贝小虾干跟竹荪翻炒,最后才放进芋头,炒熟后,将洗干净的大米也倒进去,加入青酱,盐以及鱼露,翻炒均匀后,才将放入煮饭的瓮里头,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拿到灶子上煮了。

  等饭熟后,洒进葱花,搅拌均匀,就是一份完美的芋头饭了。

  顾冉开锅吃饭的时候,那舒舒服服在篮子里睡了好一会儿的橘猫醒了,前后腿都弯一弯伸展一下身子,而后优雅地迈着猫步走到顾冉身边,讨好地喵喵叫。

  顾冉自然是不会少了大橘一份吃食的,将焯过水的一条鱼放到猫食小盏里头,一人一猫各自享受自己的美食。

  到仲秋这一日,亦是如此。

  顾冉早早地将小厝打扫了一遍,而后将自己买的灯笼取出来,院子外头,天井四边,都挂起了一个个灯笼。

  其中最大的一盏花灯,则挂在了正屋外头。

  点燃灯芯,那整个小厝登时就亮堂堂起来,份外漂亮。

  嗯,就是一个人过节,那节日的气氛也是不能少的。

  而后拿来案桌跟椅子,就在天井中间摆了个供桌,给月娘供上祭品。

  有买来的,也有自己亲手做的,像月团饼子芋头莲藕菱角,是买的,像桂花糕炸藕合煎芋饼以及花茶,是她亲手做的。

  供桌上的吃食拜月娘,她再摆张小几在一旁,就地盘坐下去,面前就摆放了满满一盆的蟹,放两份蘸酱,跟一壶白酒,边剥蟹边吃,兼赏月,人生一大快事。

  顾冉津津有味吃着,不时拿蟹肉投喂就蹲在自己脚边、同样也在有滋有味地吃着猫食的大橘。

  大橘吃着碗里的,念着顾冉投喂的,不时还用圆滴滴的眼珠子去瞅供桌上鱼样的饼子。

  闽地的月团,其中一种,叫鲤鱼饼,一般有两种形状。

  一种是跟传统月团一般,圆圆的,但在饼面上印上鲤鱼图案,另外一种是做成两条鲤鱼并在一起的形状。

  这种鲤鱼饼中间可以串上红绳,由长辈送给晚辈,意寓着龙门易跳好成材。

  她买回来的鲤鱼饼,外形就是两条鲤鱼的。

  好看,也好吃。

  难怪大橘蠢蠢的以为这是平时她吃的鱼,不时地就要觊觎几分。

  但顾冉是不会喂大橘吃的。

  今日份量的鲤鱼饼,是要全归她的。

  大不了明日开始给大橘晒些小鱼干,而后拿绳子串着给它戴围脖,让它随时能吃就是了。

  秋色渐浓,等大橘的伤势完全恢复,走路不再一撅一拐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初。

  天气依然燥热,风里却已经明显带着层层的凉意了。

  即便闽地处于炎热地带,但进入秋末,温度还是不可避免的降低下来。

  只是别地,如原主记忆里的京城,当下应该是换上厚实的秋装薄裘了,但闽地的大多数老百姓,依然穿着夏衣,或有不抗冻的,才穿薄薄的秋衣。

  受气候影响,顾冉卖烧仙草的营生开始减少下来。

  毕竟是主打一个消暑解渴的冷冻饮子,能维持到现在,也已经很了不起了。

  其实烧仙草除了冰冻来卖,也可以热卖的。

  就是不方便。

  一来要将烧仙草热卖,那就得另外多准备一个炉子,许多炭,她倒是可以将炉子跟炭放到工作间带到县城,但带的东西多了,码头这般多人,眼线混杂,万一被人瞧出破绽,她难以解释。

  二来,原本从夏溪村到县城就路途遥远,若是天气冷将下来,冒着大寒天跑县城卖烧仙草这般折腾,顾冉不太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