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第34节(1 / 2)





  有齐国公带头,其他人的胆子也大起来,一个个甚至还泼了火油。原本小小的火簇油然变作冲天火龙,将整座船吞没,偌大一艘船就这么被渐渐烧毁了。

  众人不由得唏嘘,而今胡人作乱,朝不保夕,多少无辜汉人平白丧了性命,如今更是连具完整尸骨都不能留下。

  因是齐国公做主,他的身影始终立于船边,远远瞧着竟显得伟岸卓然。

  也是,一个幼年丧父丧母的人,即便有个皇后姨母,但能在波诡云谲的皇宫长大,从族亲手中收拢齐国公府家财,少年起就立下军功,压得并州上下官员对他唯命是从。这样的人,如何能是简单的无害庸碌,过往谦卑仁义,有多少是伪装的面貌呢?

  他的手腕魄力,绝非寻常。

  即便他有一个天纵奇才的赵巍衡做儿子,替他戎马征战,收复汉家失地,可若是他自己没有本事,远在都城之内,便真的能安坐宝塌吗?

  崔舒若恍然间意识到了自己先前做了多么正确的决定。

  而那名劝谏的文士见到木已成舟,不可挽救,叹息摇头,不再说什么。唯独是在经过崔舒若身边的时候,横眉冷对,没个好脸色。

  跟着崔舒若一起出来的鹦哥义愤填膺,“二娘子,他、他怎能如此无礼!”

  崔舒若却伸手拦住了鹦哥,“由他去吧。”

  各自信念不同,她还不至于非要所有人都无条件信赖自己。

  有崔舒若的劝慰,鹦哥才算没有上前理论,但鼓着腮帮子,明显还气着。

  齐国公将船烧毁了以后,并没有就此算了,他治理并州,对庶务还算有心得,自从知道那艘船上生了疫瘴后,就生了防备心,即便没人上去那艘船,也还是让随行的郎中熬了防疫病的汤药,上至挑剔不爱喝药的小郎君阿宝,下至不起眼的船工,全都必须喝。

  除此之外,还命人之后每日醋熏。

  崔舒若听说了以后,还觉得挺惊奇,作为现代人她知道酒精能消毒,但这个时代的粮食酒度数都十分低,基本上达不到这个效果。不过,这倒是让她起了念头,如果能提纯酒的度数,兴许将来能在疆场给将士们用上。

  只是,现在还在船上,不适合捣鼓这些,等到上了岸,也许能试试。

  身为权贵阶级,又是窦夫人喜爱的女儿,崔舒若得到了窦夫人着人送来的特制的香囊,说是随身带着能驱邪防疫,里头还有艾草、辛夷、花椒、茅香等。

  崔舒若还拿在手里嗅了嗅,并不是想象中的古板中药味,反而偏向香多一些,但很清爽,没有寻常香包的香味浓重熏人。她取下原来的香囊,换了窦夫人送来的系上去。

  在这个时代,人人都爱熏香,不论男女,也都会在腰上系香囊。

  而等崔舒若换上新的香囊后,正逢鹦哥兴冲冲的从外头回来,她先是对崔舒若一福身,然后迫不及待的说,“二娘子,您还记得先头为难我们的那个文士吗?”

  崔舒若莹白如玉的手指摩挲起了刚系上的香囊,她点点头,“嗯。”

  鹦哥歪头得意的笑了一声,似乎是清楚了那文士的底细,“奴婢方才转悠了一圈,可算把他打听出来了。那文士姓冯名许字三通,据说是庶族,但少有才名,被康王府收为幕僚,结果康王造反被杀,他在牢里蹲了三年才被放出来。

  后来,又去投奔衮州刺史,然而衮州刺史贪墨舞弊,竟还倒卖军粮,被圣上剥夺官职流放三千里,他又跟着被赶出来。再后来,他跑去边关想做个谋士出谋划策,却遇上王自忠兵败,若非遇上我们国公爷,他还不知道在哪呆着呢!

  不仅如此,当初国公爷听信妖道的话,他还敢当众指责国公爷。若非您在祭台上揭露妖道的真面目,恐怕他还在坐冷席呢。就这等人,还敢对您不敬!”

  崔舒若一路听完,倒是没什么生气的感觉,反倒在脑海里和系统讨论起来。

  【嘶,好硬的命!】

  崔舒若深表赞同,“也就是齐国公将来是能做皇帝的人,否则还真不一定克制得住他。”

  但就冯许能当众指责齐国公,劝他别行人牲这等无德之事,崔舒若还是有些好感的,总比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是虚伪嘴脸的一些儒生要好。他古板苛刻,可好歹有点良心,能坚定自身信念。

  再者说了,他不过是对她不喜罢了,崔舒若还没到非要人人都喜欢自己,否则就按头咒人的地步。她的功德值也并非大风刮来的,有那闲工夫,多续一天命难不成不好么。

  崔舒若安心的休息了,没再去管那些是非。

  等到第二日,齐国公却差人去请崔舒若,崔舒若到时,还有十多位她不认识的人,好似是在和齐国公商议什么。

  这些人有头戴纶巾的,也有腰佩蹀躞带瞧着五大三粗的,这些应该就是齐国公的谋士和手底下信任的家将。

  按礼数来看,崔舒若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么多外男面前的。

  但她并不感觉冒犯,反而从心底涌出一股颤栗,那是对自身地位攀升而发出的向往。过去,齐国公虽觉得她有用,却更多只拿她当该娇养在深闺的女儿。

  看起来是尊贵,可实则如湖中映月,梦幻如虚影,手中根本没有权力。现在不同,他选择让崔舒若参与决策,意味着她能接触权力,她的政治意见能被采纳,可以和座上所有的人争论。

  是她从峭址高楼走向实权的转折。

  崔舒若迎着他们打量的目光,巍然不惧,从容的一步步朝前走,直到到了齐国公面前,她才有了表情,含笑屈膝行了一礼,唤道:“阿耶。”

  齐国公见到崔舒若,旋即笑容满面,一副宠溺纵容子女的模样。

  “二娘来啦。”

  时人喜爱以排行加上一个娘字来称呼女子,也是为了避免在外人面前泄露闺名。譬如赵平娘若是在此,齐国公唤她要么是大娘,要呢就是她的郡主封号安阳。

  齐国公指了指他右边的坐席,“先坐下。”

  “是。”崔舒若浅浅颔首。

  她不惧旁人目光,姿态自然的跪坐下后,双臂一展重新拢起置于身前。

  而崔舒若对面坐的正是赵巍衡。

  她一来,就被齐国公置于众人之上,座次可不止表面的远近,更是地位高低。

  发觉崔舒若看向他,赵巍衡冲崔舒若略一点头。比起满屋子的谋士家将,恐怕赵巍衡是对她善意最大的人。

  她甫一落座,就有人反对,为首的赫然是冯许。

  他义正严辞,张口就是礼数规矩,“国公爷,二娘子身份虽尊贵,但我等外男与她共处一室,岂非污了她清誉?”

  “欸。”齐国公摆了摆手,“话虽如此,但万事皆有先例,历朝历代皆有女将军。远的不说,岭南的诸明月便是有名的女将军,她收拢罗良百族,足智多谋威风赫赫,被圣上亲封为罗良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