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麟趾[无CP]_139(2 / 2)


  说实话,这些年,齐王收买人心的事情的确没少干,朝中为他说话的也大有人在,像礼部尚书卢容,因与齐王结为儿女姻亲,也已经成为铁杆的齐王党。更因齐王娶了宋氏的女儿,同样有不少世家站在他那边。

  但包括周瑛在内的很多人,也早就看出来了,如果文德帝想立齐王,在贺泰没回京的时候就已经立了,不至于这么多年迟迟未决。

  齐王的确礼贤下士,但他的礼贤下士是带着强烈的功利性的,并非像故太子那样,当真生性慈和,从这一点来说,贺泰的性情反倒更似故太子。这也是当时齐王竭力拉拢,却依旧还有不少人不肯支持他的原因之一。

  而文德帝立鲁王的原因就更多了,许多人私下没少讨论,但周瑛觉得,这里头还有一个更深层,更重要的原因。

  世家门阀制度屹立数百年不倒,历朝历代每任皇帝都试图压制世族的权力,然而因为世族在财富和学识垄断上享有的优势,寒门出身的官员寥寥无几,朝中过半官员都是世家出身,他们与皇权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双方总是在互相制衡又互相妥协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三子之中,唯有贺泰,与世家牵连瓜葛最少,他若登基为帝,才能最能坚定将文德帝制衡世家的策略推行下去的人。

  齐王对文德帝的决定深怀怨念,心中又有谋害父亲的惶恐,在这等风雨飘摇,胜负未决之际,免不了需要将情绪发泄出来,如今尽数倾吐,又被张嵩一说,他慢慢冷静下来,逐渐恢复以往的镇定:“张尚书说得不错,这些年来,我对待诸位,礼数周到,从未怠慢。眼下陛下将大权交给我,太庙那边,我已派李宽前往平叛,相信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事到如今,各位也该做出一个选择了。”

  齐王环顾四周,目光从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在场没有傻子,大家也许想不到皇帝已经遭遇不测,以为他只是被软禁起来,或者重病不起,被齐王趁机监禁,但众人也能猜到大概发生了什么。

  对齐王而言,如果在场这些人能支持他,默认这场政变,那么只要太庙那边的局面也稳定下来,事情就可以算是圆满结束了,来日史书上,寥寥数笔还是长篇大论,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我希望,你们的选择,不会令我失望。”

  现在宫里有程悦在,基本局面还能控制下来,大部分士兵随波逐流,纷纷投降,就算还有一些忠于季嵯的人不肯听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翻不起什么风浪。

  宫外,如果现在鲁王和卫王已死,那么皇帝膝下的皇子,就剩下齐王一位,不管他以什么样的方式上位,都不再重要。

  众人面面相觑,场面一时陷入尴尬的沉寂。

  吏部尚书曹亮左右看看,直起身体,又迟疑片刻,终于起身步出,走到大殿正中,然后跪下,伏首。

  余下户部尚书张嵩,面露怒容;兵部尚书范懿,神色铁青;太常卿刘思齐,面容苍白;宰相周瑛,闭目不言,神态反应,各有不同。

  但无一例外,他们心中,必然波澜起伏,天人交战。

  然而齐王还来不及高兴,程悦就匆匆闯进来了。

  他原是一脸紧张,但在看清殿内各人之后,程悦立马放慢了脚步,作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对齐王使眼色,一面拱手道:“殿下,臣有事报。”

  齐王皱了皱眉,还是起身与他走出去:“难道宫内的残余叛逆,你还没有肃清?”

  程悦压低了声音:“鲁王卫王都没死,他们被李宽救下,正朝宫城而来!”

  齐王脸色一变。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还是没法把宫变写完,主要得讲清细节,比如说当初贺泰一个失势庶人的信,为什么层层能送宫里去,还让皇帝看到,难道大家看他是皇子就帮他送了吗?肯定不可能的,这个细节估计大家都没注意到,但这章都解释了。争取明天讲完吧,大王喵也不想拖太久,但故事该省的总要省,该讲的总要讲。

  ·我们看历史,觉得如果自己穿越成崇祯皇帝,穿越成建文帝,就会如何如何做,避免那些结果,但实际上身在其中,很多事情都看不清楚,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像李世民那么英明,为什么还要改立了好几次太子呢,为什么没把武则天提前杀死呢?所以有读者问皇帝为什么不提前预知什么什么,监控什么什么,防止宫变发生,其实大王喵本来觉得这种问题不用回答的,要是这样,历史上那些政变流血,基本都不会发生了。

  ·大家都觉得皇帝挺睿智,但其实仔细看看他的行为,除了打压门阀,是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会干的事情之外,其余的谈不上英明,顶多就是中规中矩。比如突厥,他就没搞定,还冒出一个造反的萧豫。比如继承人,他要是早十年立齐王或卫王,就没有今天的事。但作为文中角色,贺融贺湛也好,周瑛他们也好,在皇帝在世的时候,不可能说皇帝不好的,古代只有在人死的时候,才会有盖棺定论的说法,所以有了这个因,后面才会有许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