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章:聚集人才





  因为是闭门切磋,守在渔州学堂大门外等候结果的人群只看到国子监的一帮学子们离去时的神色黯然,满脸的不可置信,虽然未曾目睹整个比试过程,对于这结果也似乎心照不宣了。

  另一边,丁香处理完学堂的事宜,直接返回了唐家大宅,院中正吹着口哨泡茶的唐钰见弟子的神情轻松,自然也能猜到结局,微笑着指了指身边的石凳:“与为师的说说今日比试的过程。”

  丁香依言在唐钰身边坐下,替师傅到了一杯茶:“那帮人倒也精明,并未使用那些鸡兔同笼与勾股定理之类的简单题目与我切磋,只不过他们的计算方法实在繁琐,否则也不会输在了规定时间之上。”

  以丁香如今在算学一道之上的造诣,类似鸡兔同笼的题目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所玩的把戏,至于勾股定理,虽然原理复杂,却早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利用,但凡是会一点木工活计的匠人都能熟练运用,她解算这类题也不是什么难事。

  “国子监让我计算粮仓存粮问题。”

  沧州有粮库一座,内存粮食若干,以圆仓围屯,下为粮柱,上为粮尖,圆底跨步两次,为三尺,柱高半丈,尖高半丈,每方尺存粮五斗,求圆仓屯粮几何。

  “下边是一个底为三尺,高为半丈的圆柱,上边则是一个底为三尺,高为半丈的圆锥,求出各自的体积相加,再除去每寸方的存粮数便能得出结果,便是这一道如此简单的几何题,他们竟让我在半柱香内算出结果,这不是在羞辱我吗?”

  唐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所以,你是如何还以颜色的?”

  “他们问我几何踢,我自然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家中有圆形浴桶一只,圆底跨步三次,为五尺,桶高四尺,桶底有洞,洞呈圆形,宽三寸,家主沐浴,家丁不知浴桶已坏,往桶中注满热水,而水自桶底洞中流出,流速为每盏茶四方寸,求桶中热水流尽需耗时几何?

  唐钰呵呵一笑,后世小学六年级的水管放水问题,对于如今的国子监而言,想要在算出,的确需要花费一番周折。

  两道题的算法相同,只不过丁香在唐钰的指导下早已熟能生巧,计算时所用的是更加方便的阿拉伯数字,而国子监那帮人无人指导,只能根据古书研究,各有各的计算之道,掺杂于一处便显得很是繁冗,而且容易出错,加之以汉字代入算式,过程更为复杂,两相比较之下,胜负立判。

  而令国子监那帮人更加羞愧难当的是,他们数十人对阵丁香一介女流,结果被对手碾压,如此残忍,怎能不令他们心灰意冷?

  “若是他们有上进之心,必然还会来找我,若是此刻便因为羞愤难当溜之大吉,那国子监便真的是不过如是了。”

  唐钰刚刚放下茶杯,紫月便走了进来:“有一群学子模样的青年在门外等候,说是今日见不到姑爷便不离去,我可不知如何是好了。”

  唐钰与丁香相视一笑:“看来他们还是一帮可造之材,那便去见见吧。”

  方才与丁香对话的中年男子纪灵作为国子监学子的领队,与唐钰相视一礼,在唐家会客厅的下首入座,见了陪站于唐钰身侧的丁香,不由得老脸一红,也朝着丁香施礼:“方才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姑娘,还请恕罪。”

  丁香淡笑着回礼:“纪公子客气了。”

  唐钰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明对方的来意,纪灵叹息一声:“刚才见识了渔州学堂的算学,方才知道我国子监是如何的坐井观天了,此番厚着脸皮登门,的确是打算求唐大人能够传授我等算学,若是唐大人分身无暇,也可令这位丁姑娘代为教授,我等愿意虚心求教,绝不敢有半点不尊之心。”

  他们所研究的算学可谓是大宋的最高机密,根本不会轻易外泄,如此明目张胆来渔州偷师,纪灵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渔州想要拒绝,理由自然也是相当充足,毕竟这可是不宣之密。

  纪灵还在患得患失,唐钰却一口答应:“承蒙各位不弃,看得起我渔州学堂愿意相互交流,我渔州又岂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道理?”

  听闻此言,纪灵不由得睁大了双眼,他还是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唐大人的意思是?”

  “若是各位有兴趣,除算学之外,渔州还可教授各位简单的格物与化学,毕竟在座可都是大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不过在下也有个不情之请,不知纪兄能否答应?”

  纪灵不自觉地直了直身子,神色肃穆:“还请唐大人明言,纪某自当全力以赴。”

  “他日菱州书院建成,还请各位担任各科先生教授弟子,让知识得到传承与发展,这才时在下创办菱州书院的最终目的。”

  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都是与社会发展进步不可分割的自然科学,只有对于这些学科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文明才会得到质的飞跃。

  虽然来自后世,唐钰自己有几斤几两却心知肚明,他相信不但自己搞不出内燃机与发电机,便是此后的百年内,这些东西也不会轻易出现,但是他需要为大宋的科学研究指明方向,让自己的后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自然会有所成就。

  听了唐钰的一番恳求,激灵一干人等肃然起敬,他们在国子监内废寝忘食,心中所想的不正是为后世子孙留下些宝贵经验么。

  有人提出疑问:“我们留在渔州,不知朝廷会不会怪罪?”

  唐钰淡淡一笑:“当初朝廷下旨创办菱州书院之时,相爷便有了天下英才汇聚渔州的打算,否则只凭我这小小的节度使,又如何有如此大的能力在整个大宋境内张贴榜文招揽有志之士?”

  将人才聚拢于西南,自然是熙宁党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动作,因为王安石深知这些人才是朝廷未来的中流砥柱,至于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遇上不平事只知吼两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传统书生要来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