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七章:渔州模式不可复制





  正面硬钢行不通,便换了软刀子冷嘲热讽?

  “相爷是想问渔州的管理模式吧。”唐钰一语道破王安石的心机,“事无不可对人言,丞相大人只管问,草民绝对会给相爷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安石轻咳一声用以掩饰面上的尴尬:“那你便与我说说,何谓工分?”

  “这工分嘛,简单说来便是渔州城内流通的货币,专项负责的衙门会在每日清晨发布全城的工作,并附带工分值,居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工分,用以换取各种生活所需品的兑换凭证,再去城中相应的兑换点换取实物。渔州城内所有的交易都是不用现银的。”

  “你就不怕有人伪造?”

  唐钰笑而不语,从怀中摸出一个物件扔给对面的王安石,王安石探手接过举在面前,只见手中握着的是一枚黑铁打制的圆形铁片,大约是熙宁通宝的两倍,当中没有方孔,上面以阴文印铸有“盐一斤”三个小字。

  “这种凭证与相爷腰间的身份铁牌出自同一人之手,他的冶铁秘方便连草民也不甚清楚,况且这种凭证只能在渔州流通,出了城,还是会使用大宋的银钱,凭证被仿制的几率基本为零。”

  唐钰的信心十足,王安石也无法反驳,这种铁牌的确很难仿制,又有谁会无聊到骗取一个偏远州城的物质?

  “至于草民一家嘛,渔州不是土匪窝,草民更不是山大王,自然也是需要通过劳动换取工分的,只是这劳动也分两种,一种为体力劳动,便是靠身体吃饭,另一种则是脑力劳动,便是靠头脑过活,通过脑力劳动换取的工分要比体力劳动多出许多,只是这类人在渔州是属于凤毛菱角的一种,而很不巧,草民便属于此类人。”

  纵然心中觉得不公,王安石却也不得不佩服唐钰的才智,只能动手的勤勤恳恳,做事的效率却不高,动脑子的卖弄聪明,却能让人少走许多弯路。便拿半年时间修筑完毕的渔州城墙来说,正是因为唐钰的办法,这才令工期缩短了足足五倍之多,只凭这一项脑力劳动所换取的工分,只怕便能令唐钰一家衣食无忧了吧。

  “世人皆有惰性,你就不怕他们拈轻怕重,或者滥竽充数?”

  对于这个问题,唐钰也曾与辛赞探讨过。

  工分制是唐钰从后世建国初期的革命运动中借鉴而来,众所周知的是,那一场运动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为何唐钰还敢沿用这样一个失败的体制,他也分析过利弊。

  相较于后世,唐钰最大的优势有两个。

  其一,渔州城的人口基数小,方便管理,衙门所布置的工作量并不算大,谁偷懒谁勤快,傍晚收工时便一目了然,勤快的嘉奖,偷奸耍滑的惩罚。而后世的政府却因为人口太多,根本无法做到监控每一个参加劳动的个体,自然会造成又大多数人浑水摸鱼的局面。

  其二,实施工分制的地域规模不大,只局限于城内的居民,实在有人屡教不改,直接收回象征渔州居民的身份铁牌赶出城去便可,而后世呢,全国各地到处一盘棋,偷懒的人被赶出了原来的村子,换一个地方继续偷懒,自然达不到惩戒的效果。

  “相较于大宋其他地域而言,渔州城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付出劳动便会有所收获,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包括城中的管理层也是一视同仁,简直是穷苦百姓的一方乐土,谁又愿意离开此处再去过那饥一顿饱一顿的苦日子?只要有了这种心理,便是城中的规矩再多,也无人愿意抛弃渔州居民的身份。”

  用外界社会的不公来衬托渔州的公正,纵然当中也会存在一些瑕疵,却也的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收拢人心,难怪渔州城坚固如铁桶,通过自己这一日的走访,丞相大人也不难察觉城中居民对渔州的满意与忠诚,原来这一切竟是建立在对大宋曾经的不满之上。

  沉默之中,王安石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似渔州这种模式,可否复制?”

  唐钰轻轻摇了摇头:“理论上可行,只是实践起来难于登天。”

  渔州崇尚的是绝对公平,对于一无所有的穷苦大众来说自然百般拥护,而对于富甲一方的权贵来说,让他将自己的财富均摊,与直接要了他的命有何分别?当日的渡口镇虽是穷乡僻壤,镇中也是有着好几家富户的,夏岳山也是在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才彻底赶走了这些人,建立了全新的制度。

  “但凡推行新的改革,必须先破而后立,这也是丞相大人所推行的新政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没有经历过争斗而获取的成果都是脆弱的,根本不会得到珍惜,而想要真正推广一个全新的政法,便必须推倒原有的制度。”

  推翻政权的魄力,王安石有吗?答案显而易见。大宋如此多的权贵之家,谁会愿意平白无故散尽家财来支持他所谓的革新?放眼整个大宋,即便是如今已然独立的金陵与幽州也做不到,唐钰以为真正可以效仿渔州而且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有钱塘城内的方正。

  原因是沐辰风与柴奕均是出生门阀世家,而方正却是体验过人间疾苦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共产主义最大的优势便是团结了一无所有的平下中农,正因为他们处于底层的社会地位,才有了团结一心推翻富人的统治实行资本均摊的雄心。拥有全世界的富人早已无欲无求,怎么可能会为了利益揭竿而起?

  虽然心中也断定这样的制度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得到唐钰否定的答复之后,这位位高权重的当朝宰相还是仿佛瞬间老了十岁,他缓缓站起了身子,一言不发地背着手朝院外走去,只留下不知所措的辛赞与唐钰在院中面面相觑。

  见辛赞愣着神未曾跟着自己出门,王安石头也不转,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本相乏了,这便回驿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