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章:西巡





  供渔州居民用水的渠道有两条。

  一是紧靠城东的长江支流涪水河,这是建城之前渡口镇最为重要的水源,镇中百姓大多以此作为生活用水,只是渔州城墙修筑之后,原本往来取水的直线路径被城墙阻断,从而给挑水入城的镇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加之城池地势加高,涪水河水势湍急,在有人取水时险些坠河之后,为了安全起见,便放弃了此处水源。

  另一条用水途径是位于城池西北角的一处山泉,便是云金诚的成名画作《素女浣纱图》的取景地。

  山泉清澈甘甜,上游也不知通往何处,有镇史记载的数百年来从未枯竭,倒是一处极佳的水源,只是相较于城东的涪水河,此处的山路实在难行,居民取水也不算方便。

  此番推倒重建,唐钰的规划便是将这条山泉引入城中,由城北预留的水渠引入,穿城而过之后再由城南而出,最终汇入涪水河。

  为了方便泄洪,城中挖人工河道若干,确保所有的居民区附近都有取水点,房前屋后均设有排水渠,依靠北高南低的地势自动排涝,这也是唐钰结合了后世邻国日本的地上排水系统所设计,毕竟如今没有大型的工程设备,想要挖掘整个城池的地下排水系统铺设管道,只凭大宋的生产力,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即便是看似简单的地面排水,当中涉及到的东西也是极其繁琐,从未接触过水利工程学的唐钰也是与知州辛赞结合了众多的智慧之后,经过一番艰辛的摸索,这才算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

  经过接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反复验算可行性,渔州的推倒重建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只是他们严重低估了工程量的浩大程度,虽说如今渔州城的人口总数已然过万,去掉年幼的儿童与年迈的长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也达到了八千,只是即便全民皆兵,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帮助,只靠人力一砖一瓦的累积,却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重修渔州城。

  对此,唐钰并不着急,城建不是一时半会便能够解决的,任何一个城池的发展均需要时间的积累,渔州本地居民本就不多,将最后一个尚未投入使用的军营宿舍区开放,也足以安排所有人的入住,只要百姓不用露宿野外,花上一些时间将渔州建设得尽善尽美一些,又有何不可?

  真正着急的是知州辛赞。

  日前,朝廷派发了公文,丞相大人王安石西巡,以视察新政在全国的普及情况,西蜀的最后一站,相爷便钦点了渔州。

  看着城中的一片狼藉,到处是堆满水泥黄沙的施工现场,微风过处,满城的飞沙走石随风扬起,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辛赞站在城楼之上,也只能一声长叹,唐钰这混蛋哪里是在重修渔州,分明是在玩自己,早不修晚不修,非得赶在朝廷考察政绩之时大兴土木,这不是在给丞相大人添堵,给自己设绊子?

  自己当初投入枢密副使周淮门下,名为拜师,实为卧底,唐钰这小子莫非是忘了这一茬,才故意玩自己?

  虽然在商议重修城池之时他也想着拖过朝廷巡查之后再行动工,只是水患一日不除,渔州的确也是一日不得安宁,此举是为了全城百姓着想,即便对自己的官途有所影响,如今也算是木已成舟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将一个时辰当作两个时辰在用,全城加班加点,力争在相爷到访渔州之前恢复此前三成的城市面貌。

  只可惜,即便再如何快马加鞭,他也无法在一个多月之内完成赶工,熙宁四年六月,得知王安石的仪仗已然过了渔州城前的山岭,踏上了水泥官道,匆匆换上官服的辛赞也只能心怀忐忑地站在南门口守候相爷的尊驾。

  随着仗前一声铜锣响过,一顶黑色官轿在城门前稳稳停下,揭开轿帘,王安石抬步下轿,渔州城一众官员随即下拜,丞相大人示意免礼,双手负于身后抬眼审视着渔州城截然不同的城墙。

  城墙高耸,样式倒与寻常的城池无异,只是墙体也不知如何处理,竟呈现出诡异的白色,王安石心下狐疑,待到走近一看,这才发觉整面墙上贴着白色墙砖,摸上去光滑无比,轻轻擦拭之下,原本蒙上一层灰尘的城墙立即洁净如新,宛若一面白色的铜镜,竟能映照出自己模糊的身影。

  “这又是唐钰的手笔吧。”

  辛赞躬身回答:“回相爷的话,这是本城瓷窑所烧制的瓷砖,坚固耐火,便于清洁,用于建筑之上可令房屋常年如新。”

  “哼,华而不实。”王安石一声冷哼,转过身指着内城负责守卫的士卒,早前成都府路驻军递回京城的战报上明确指出渔州守军新式军服的优越性,如今亲眼所见,王安石倒也并不惊讶,只是整个守军将士都剪去了长发,个个好似出家的和尚一般,只剩下满头的发桩,如此装扮怎能不令王安石大为恼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大宋律法更是有明文规定,不可擅自改变发式,你们这是公然违法,若是上纲上线,可是要被治罪的,你身为知州,竟不知律法?”

  “大宋法典,下官早已烂熟于心,原本渔州上下也不敢擅自改变发式,只是前些日子,城楼之上落下的一块碎砖砸中了守城将士的脑袋,长发被血液浸染粘在头皮之上遮住了伤口,处理起来甚是不便,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才下令所有守军剪短长发,方便受伤包扎。渔州城绝无不敬大宋律法之意,还望丞相大人明鉴。”

  王安石默然:“听你如此解释,倒也情有可原。”

  相爷通情达理,辛赞便尝试着趁热打铁:“其实剪短发的好处可不仅仅是方便包扎,百姓头上长发密布不易清洗,长此以往便易生寄生虫,唐钰说那叫虱子,在乱发中爬拉爬去,实在倒人胃口,剪了短发之后,不但在夏季里感觉清爽,也便于打理,不再滋生寄生虫,实在是一举多得。”

  “是一举多得,但却有悖于祖宗礼法,不宜推广。”

  辛赞躬身应诺,心中却极为不服,朝廷推行的新政中有多少是背弃祖宗礼法的政策?相爷的这种行为算不算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