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零一章:瓷砖的妙用





  熙宁三年的各地诗会中,京城才子周邦彦技压群雄,他的诗作便连皇帝陛下也是赞许有加,江南地界的文人也是不甘其后,虽然有柴奕一党作乱,依旧扫不尽江南文坛的雅兴,名词金句层出不穷。

  北宋的文坛,从未因时政的风云变幻而没落。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南第一才子唐钰远离大宋文坛,很快便被风头正劲的新人所取代,成为才子们口中的传说,更多的却是不屑,认为他的称号有名无实早该易主,至于唐钰的铁杆粉丝,面对如此挑衅却也无从反驳,毕竟唐钰的确是很久未出新作了,他们便是想反驳,终究少了些底气。

  谁又能睡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吃一辈子老本呢。

  远在渔州的唐钰自然是不知道因为他而引起的纷争,渔州城内住着的大多是因为生活窘迫而参军谋生的大老粗,又有哪个能够吟些听来能够酸倒牙齿的诗词歌赋?好好说话不行吗?非要咬文嚼字讲究什么工整对仗?

  所以,渔州城是不可能有诗会这种东西存在的,唐钰更加没有作诗的闲情逸致。

  唐钲在附近的深山中发现一处石英矿脉,这令唐钰欣喜万分,虽然规模远远不及大宋凤阳城与燕山山脉中的石英矿脉,品质却优胜许多,有了这处矿脉,唐钰再也无需从千里之外运送石英矿石回渔州了。

  随着玻璃工坊的建设计划被提上了日程,唐钰所需要的另一种日常消耗材料瓷砖的研发也迫在眉睫。只是瓷砖这种东西,对于宋人并不陌生,虽然后世之中现存的北宋青花瓷实物寥寥无几,却也是真实存在的艺术孤品,由此开来,烧瓷技艺在北宋已然有所突破。

  既然能够烧制出造型复杂纹路美观的瓷器,瓷砖的问世便顺理成章了。只是在渔州新建的官窑烧制出第一炉瓷砖时,所有人手中拿着一块方方正正、似砖非砖的薄瓷片,实在想不通唐钰费尽心思专研了数日而做出的这种东西有何妙用。

  “夫君,这东西摸起来光滑无比,是作何之用的?”果然有人耐不住好奇出口询问,提问者是二夫人云采菱。

  众人表面上毫无异样,却均竖起了耳朵等着唐钰解释,唐钰淡淡一笑,对云采菱说道:“这东西最大的用处便是贴于墙体之外方便清洁,水泥墙面虽然坚硬,却因表面粗糙,极易堆积灰尘,而且不易清洗,有了瓷砖在外,只需以水淋湿以布擦拭,墙面便可光洁如新,新建的渔州城如此漂亮,你也不希望三年五载之后变得满是灰败黯淡无光吧。”

  什么嘛,如此废寝忘食,竟然只为了弄出如此华而不实的东西,难道唐钰有洁癖?

  在众人的失望眼神之中,唐钰附在云采菱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引得云采菱一阵面红耳赤之后斜眼瞪了瞪自己的夫君:“呸,下流。”

  唐钰哈哈一笑,并不打算解释,众人在愕然过后也就释然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打情骂俏名正言顺,虽然光天化日之下还是有些让人感觉辣眼睛,却也无人指责唐钰的油嘴滑舌。

  毕竟他调戏的是他自家的婆娘。

  虽然被自己的妻子当众指责行为不检,唐钰却浑不在意,人吃五谷杂粮,新陈代谢是身体康健的一种体现,自己只是打算改善整个渔州城的如厕环境,替城中的方便之所贴上瓷砖以便清扫,如何便成了下流了。

  瓷砖的出现看似无用,唐钰却十分看中,既然城主大人坚持,辛赞这个知州也不便反对,毕竟他作为管理层,对于城中的一切建设规划,只有建议权,决策权还是握在唐钰手中的。

  春节刚过,繁忙的建设重新拉开了帷幕,学堂如期开学,渔州城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所有人各归各位,开始了充实而简单的劳作,为城池的建设添砖加瓦,便连城中最闲的通判大人王旁竟然也开始了忙碌。

  在其他城池中地位超然举足轻重的通判,在渔州城里却没什么地位,因为城中根本没有设立负责城防与破案的捕快,城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均由守军一力承担,作为朝廷委派的通判大人王旁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他的通判衙门更是闲置到门可张罗。

  闲散至极的通判大人终日无所事事,不是在李韵儿师徒的楼外听免费的曲子,便是缠着芙儿她们下棋解闷,要么便是满山遍岭地乱窜,哪里有半分五品大员的模样。

  只是王旁的后台极硬,那可是当朝宰相的二公子,整个渔州城除了唐钰之外,又有谁敢对他不敬,唐钰都放任自流,旁人又哪里敢说什么闲话?

  在收到泸州通判命人送来的拜帖之后,生性懒散的王旁终于露出了一丝惧色,当下便向林森借了十多名士卒充当通判衙门的当值人员,仔细打扫了从未使用过的衙门大堂,更加伪造了不少卷宗陈列于后院空空如也的资料室内。

  王旁莫名其妙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众人的不解,面对询问,他也只能含糊其辞:“泸州通判在拜帖上说,不日即将到访渔州城,作为同僚,我自然是需要出面接待的。”

  “以往也有其他城池的官员来过,可也未曾见大人如此兴师动众过啊。”

  王旁苦笑一声:“只因这个泸州通判是家父的门生,偏偏生性又很是耿直,若是日后家父询问我在渔州的表现,被我这位师兄揭了老底,我还要不要活了?”

  事实也正如王旁所想,他这位师兄收到老师王安石的文书,以私人的名义造访渔州城,为的便是替老师此后的视察打前站,顺带看看王旁的这任地方官当的如何。

  熙宁四年二月初二,一辆马车沿着水泥官道一路行来,城门下,泸州通判陆康陆大人身穿便服揭帘下车,与城门口迎接的王旁拱手施礼。

  “一别数年,小师弟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