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一章生财之道(1 / 2)





  精裱的宣纸上,题目的字是馆阁体,字体如同印制般映入眼帘。

  “生财之道!”

  若是一个人穷疯了,还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嘉靖竟然在殿试直接询问如何弄钱。不过这也反映了如今国家财政的窘迫,国库肯定是没有钱了,嘉靖帝现在的日子不滋润了。

  从嘉靖十年开始,嘉靖帝就变了,为了表示对玄修的虔诚程度,不借动用国库修建各种道家建筑。只是修这些殿堂、庙宇、祭坛,都要花钱,国家的财政收入根本跟不上这种花费速度。

  现在不少官员的俸禄不仅拖欠着,有些地方还将税赋征收到了嘉靖四十五年。而去年秦西省的干旱,今年年初的雪灾,东南的抗倭,福建的平定……这些通通得得花钱。

  倒不知这位皇帝是为没钱安置流民着急,还是为了没钱修道家建筑而犯愁,或许是两者皆有。

  不管如此,从这题目可以看出,嘉靖帝现在很需要钱。

  但针对这个问题,其实《礼记大学》中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话的意思是:国家增加物质财富有一个基本准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增加得快,耗用得慢,这样国家的资财就会经常富足。主体意思就是讲述开源节流,多挣钱少花钱。

  正统的答卷之法,无疑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要么就重点大谈如何开源,要么就侧重讲怎么去节流,然后洋洋洒洒就是一篇锦绣文章,这次殿试就算过关了。

  叶无尽的脑海闪过一篇文章,但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吃着桌面上放的早点。这毕竟是殿试,这吃的并不需要他操劳,而他也第一次享用了宫廷的美食。

  当吃过早点,正准备下笔,突然间微微一动。

  一个鸿胪寺官员在经过严格身边时,挠了挠额头,这本是很正常的举动,但叶无尽却看到严格的宣纸上多了一段小草根。很显然,这是有人在给严格的一种提示。

  草根?

  叶无尽微微微着眉头,再扭头望东边的严世藩。他正坐在桌前,左手端着茶船,右手捏茶壶拨动茶汤,喝茶时用茶盖遮住鼻嘴,轻吹细吮着茶水,动作显得很是优雅。

  原来如此!

  叶无尽很快就看出了玄机,那放下的茶没有重新盖上,这结合刚刚丢下的草根,显然是指要侧重“开源”。这儒学其实偏重的是帝王节流,所谓的“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不过如今不是讲大道理辩论的时候,关键这题来自于嘉靖帝。若是普普通通蒙混过关,那倒没有问题,但想获得状元之位,恐怕要按着嘉靖的意图去作策。

  很显然,嘉靖并不喜欢玩节俭那一套,他想要在开源上提些建议的人。

  虽然长得帅,但我还是太年轻了!

  当叶无尽将事情理清之后,暗暗地拍了拍英俊的额头。

  只是这么一来,却是让他感到犯难了,问题就变得比较棘手。

  用那些儒学的方法,什么减税,大力发展经济,君自富于上,这肯定不能让嘉靖帝感到满意。嘉靖要是真吃那一套,不然早就听那些大臣的了,根本不会在这个殿试中出这么一道题。

  从整个王朝来看,目前土地生产是最大的财富积累方式,这是由农耕社会所决定的。

  要想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加更多的国家税收,那就需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一方面改进农具,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开拓出更多的田地,增加更多的产出。

  只是历史早有记载,这已经不是王朝初期地广人稀、人人有田产的时代。由于官僚阶层的强大,大量的田产已经流向了官僚阶层,他们掌握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普通百姓却很窘迫,甚至到了无田可种的地步。

  土地的生产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在不断地下降,这才是目前王朝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这些官僚阶层将土地还给贫民。土地得到合理的分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再加上适当的水利建设,那整个社会的财富会得到提升,国家的财政自然就会得到增长。

  但叶无尽清楚地知道,这条建议不能提,不然会死得很惨。

  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

  在建国之初,太祖将天下的0.89亿亩田产归为国有,用于养军队,这些田产称之为“军屯”,全部交由军户耕种。这0.89亿亩的价值就暂时不提了,哪怕以下等田3两换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若一年收取2.5斗田租,一年就可以收取2255万石米,相当于一千多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