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2 / 2)


  从早晨写到了傍晚,连晚膳都没用。

  宜臻瞧着纸面上填的满满的字迹,自己都要被自己感动了。

  正在半青在一旁劝了第四遍,她起身打算用膳的时候,琼音忽然急匆匆地从外头掀了帘子走了进来,微微一福身,面带焦色:“姑娘,出事儿了。”

  “你说。”

  “夫人派人托来口信,说是让您这几日,千万别回府里,好好呆在别庄养病,若老太太或是大太太派了什么人来请您回去,也千万拖延些日子不许回府。夫人说,委屈自己受些寒凉也好,抑或是使了从前的法子装病,总之无论如何,都要在这别庄里呆到下月中旬,否则......否则她就再不认你这个女儿了。”

  宜臻面无表情地望着她,语气很冷静:“府里出了何事?”

  “还不知晓,太太派来的人没说。我再要问,他就直接纵马走了,骑得飞快,老张也赶不上。”

  屋内静悄悄的,沉默了片刻。

  宜臻把手里的笔轻轻放回笔架上:“半青,去取前日在玉秀坊做的那件天青色长衫来,琼音,你去,把我的小剑和手镯拿来,让老张准备好马车。”

  “姑娘!夫人再三说了,您不能回府,咱们现在都还不知晓情况......”

  “人多显眼,咱们要是都不在,难免让人起疑,这样,你和半青都留下,让小枣跟着我去。”

  “可是......”

  “倘若真的有人来,便让思绿装作我的样子,她身量和我相当,声音也学得像,只说发了疹子,轻易不会露馅的。”

  “姑娘!”

  半青和琼音急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夫人嘱咐的这样要紧,定是府里出了大事,她既让你留在庄子上,咱们就好好呆着养病,你现下私自回去了,万一遇上什么事儿,奴婢真是玩死难辞其咎!”

  “不会有那么严重的。”

  “可是姑娘.......”

  “你放心罢。”

  宜臻自己去拿了镯子戴上,垂眸检查着镯子里的针和药粉,“我不回府。”

  “我就去轩雅居找人问问府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万一有个好歹,我也好及时寻人来帮忙。咱们要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才是过的不安生。”

  “那万一......”

  “万一要是祖父或者大姐姐身边的丫鬟来请我,你便说我上后头的长音寺斋戒祈福去了,长音寺离这儿远,他们一时半会儿寻不着的,”

  少女戴上帷帽,把小剑别进腰间,眉目淡淡的,语气十分平静:“倘若我真出了事儿,那也没法子,连轩雅居都护不住我,这庄子更不可能了。走罢,去喊小杏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23章

  宜臻并非不愿意听从母亲的话。

  只是过往无数次经历都证明了,祝二太太在管家算账上或许是一把好手,但在应付大事儿时,永远都是先想着要往后躲藏避开锋芒,或者多花些钱财息事宁人。

  可能自小九牧林氏给她的世家教养就是,不论是何境地,最重要的还是要先护住家族的名声,万不能让外头的人看了笑话。

  而在宜臻眼里,这样的行事作风,与其说是息事宁人,倒不如说成损己利人。

  没有一次真的带来什么好结果。

  也因此,她吃够了教训,现下比起听母亲的话坐以待毙,她更愿意先去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越早知道事情的状况和内里真相,才越早想得出解决办法。

  用卫珩提点过无数遍的话说就是:

  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中,不论你是个什么身份,一旦事有不妥,永远都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要等着别人来救你。

  某些时候,宜臻心里头其实挺明白,为何亭钰如此推崇卫珩。

  府里的夫子也好,武师傅也好,甚至是前些日子班师回朝战功赫赫的周栾大将军,都没有得到过亭钰这样的盲从和尊重。

  因为他确实是有本事。

  这么些年,宜臻把卫珩的信件一封封珍藏放好,时而拿出来一瞧,又或者心浮气躁时一字一句誊抄,并不因为如何旧情难忘,睹物思人。

  而是信里的许多话,当时读不觉得,后头却愈发感到是金玉良言。

  她长到如今,豆蔻之年,时常觉得,自己想的念的,和同龄的姑娘们都不太一样,和母亲舅母这些长辈们也不太一样。

  她好像浮在空中,隔着尘世好远,又好像随波逐流,沉没在平头百姓里走街串巷。

  许多些念头,和母亲说不懂,和亭钰大姐姐无法说,便只能诉诸纸端,寄到远在江南的杏花雨林里。

  而每每收到的回信,信纸上寥寥几句,规规矩矩,却总能解了她的心头之惑,让她下决心择了一条道走。

  宜臻之所以成为如今这样的宜臻,不是出于府里长辈,也无关于夫子和教养嬷嬷,而是因为这十年里一封封打江南来的信。

  珩哥儿说,既然周身没一个明白人,你就把自己当成大人来瞧。

  既然府里头没一个多看重你的人,你就自己看重自己,自己给自己挣命。

  珩哥儿又说,孤立无援又实在寻不到人的时候,可以大胆去找他。

  宜臻是信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