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8节(2 / 2)


  小饭馆本来就很受欢迎,而且别小看了一个镇上的消费能力。首先,石门镇本来就不穷,附近的村子多数也跟秀水村那样的,吃饱穿暖绝没问题。其次,他们这一带已经好多年都风调雨顺了,哪怕再穷的人家,家里也会有存粮的。最后,也是最为要紧的一点,这些已经脱离了温饱线的人们,肯定会想对自己好一点,但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吃顿好的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最佳奖励。

  真要考虑生意凉掉的可能性的话,王香芹觉得应该是在几年以后。

  焖肉再好吃,时间久了还是会吃腻的。就像她上辈子的东坡肉,名菜还是名菜,几乎从全国各地去杭州旅游的人,都会点几道本地名菜。可本地人吃的却不是很多,赚的不过是个新鲜钱。

  再譬如,先前的鲷鱼烧、烧烤慢慢的就不如之前生意那么好了。赚钱肯定还是赚的,却不大可能满足宁氏赚大钱的心愿。偏生,王香芹的美食储备很有限,她上辈子就是个养猪的,又不是厨子,提供的美味佳肴也多半都是重在创意,等创意用完了,可不是该凉了吗?

  王香芹觉得自己真相了。

  刘神仙不一定说错了,估计是说过个几年大家伙吃腻了那几道菜,她又没了新主意,小饭馆注定做不长久。

  又或者,这回是朱母说对了,再能耐的人也难免会失手一两次。刘神仙到底不是真神仙,单纯的卜卦算命,有个几次没算准不是很正常的吗?

  假如是这样的话,那简直不能更好了!她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担心哪天被刘神仙看破身份了。

  这俩可能,都挺好。

  第098章

  有钱赚, 宁氏别提有多安心了,哪怕她再怎么崇拜刘神仙, 那也比不上搁在眼前的日进斗金。

  王香芹也很安心,甭管是先前猜测的哪一种可能性,对她而言都挺好的。

  再说朱母, 虽说伴随着老朱家的分家, 宁氏将来赚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再交到她手上了, 可这不是还有王香芹的一半分红吗?再说了,就算最终她落不到一文钱,以宁氏的性子, 赚的钱除了大吃大喝外,剩下的还不得花在灶台和宁氏肚子里的孩子身上?这么一想, 朱母也别提有多安心了。

  还有就是宁家那边的人,或多或少谋了个来钱的差事,哪怕不能跟着去石门镇, 可想也知道, 开小饭馆麻烦着呢!如今又不是王香芹上辈子了,市场上啥都有得卖。事实上, 宁氏想要的米面果蔬豆制品肉类等等, 没有一样是现成的。

  米面要用石磨碾好,蔬果也要初步清洗, 总不能带着泥土直接拿过去, 还有豆制品等等, 每一样都很费时间。可偏生,乡下地头的人们,在农闲时最多的就是时间了,拿那些不值当什么的时间去换些钱来,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情。然而,比起离开家去镇上、县城里打短工,在家做这些原先就做惯了的事情,不但有钱拿,还不用受气,也不用累得家里人替外出的人担惊受怕的。

  当然,也不止宁氏的小饭馆缺人,王香芹的猪舍在彻底的扩建完毕之后,又招了几个人。

  她那头招人的标准异常得高,要进去帮忙,首先得是老朱家的族亲,还要看平常的为人处世,当然手脚勤快也是必然的。甚至王香芹还要求赤脚医生过来给每个人把脉诊断,确定身体康健才会被正式聘用。

  这般高的标准,薪酬自然也不少,也因此大家伙儿都是先紧着王香芹的猪舍去的,没叫这边聘上,再转身去找宁氏要活儿干。

  也因为要求太高了,猪舍这边哪怕几次招聘人手,依旧数量不多。好在,那些被聘用上的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一个两个的都勤快得很,再加上宁氏的小饭馆消耗猪肉的速度也很快,一时间倒是达到了一个平衡。

  ……

  今年,怕是秀水村过得最忙碌的一个农闲了。

  可要知道,这些庄稼人家,最怕的是没钱花没粮吃,完全不在乎出这些力气。想着使使劲儿多干些活,保不准这几个月下来就能攒下一笔不小的钱,那等秋收后再卖一部分粮,自家就可以推翻旧屋重新盖新屋了。

  乡下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无非就是盖新屋、娶媳妇。

  托这些年风调雨顺的福,秀水村这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然而,有余粮在灾荒年间是个稀罕事儿,搁在这年头,还真没啥值得吹嘘的。反而因为日子过得好了,本地的嫁娶花费日渐升高。就拿今年来说,娶媳妇要是不准备个五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找媒人说合。甚至好些养姑娘的人家都放出话去,自家姑娘要住新屋。

  秀水村临河多水田,离山也不是特别远,因此假如说盖的是泥墙稻草顶的屋子,倒也不算难。

  可谁家愿意将闺女嫁到那种只有泥墙稻草顶的人家过苦日子?再不济也要个泥墙瓦房,要是条件好的,还要求青砖瓦房。

  ——就老朱家分家后盖的那个!

  ——总不能比老朱家新盖的猪舍差吧?

  前头那句话,指的是宁氏他们分家单过后,拿分家银子盖的几大间青砖瓦房。遥远去年那会儿,他们几兄弟全都拿了钱出来,盖的是相差无几的敞亮大屋子,着实羡慕了一村人。好一阵子,外村人来秀水村时,都忍不住指着那几间新屋问,屋主娶媳妇了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还难掩失望神色

  而后头那句话就更扎心了,人住的屋子,咋能连猪住的地方都比不上呢?

  这也怪王香芹,因为当初分家时,他们四房是跟着朱父朱母住的,加上朱家老屋其实挺牢固的,十年前朱大郎娶媳妇时,才刚刚翻修过。家里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没必要盖新屋。要知道,乡下地头盖房子都是考虑百年大计的,哪里有大翻修才十年就推倒重建的?有钱也不是这么糟蹋的。因此,他们只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内部,小细节处修缮了一下,再就是换了下房间,主要就是王香芹俩口从西屋搬到了东屋那头,又打了几样家舍,别的大动作倒是没有。

  可自家人住的屋子没咋太折腾过,猪舍那头却几乎是一年一个翻新。

  原先最早盖的那一排猪舍,倒仅仅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然而在相邻的那块空地上,却依次盖起了好几排猪舍。

  新房子嘛,哪怕它的作用是养猪,那也是好料子盖起来的房舍,最多也就是层高略低了点儿。其实也没太低,弯腰进去多累人呢,王香芹当初设计的就是差不多三米的层高。这对猪舍来说是足够了的,因为是净层高,而且顶部还特地留了五十公分的通气口。不过,谁让这年头流行那种耸起的青瓦片屋顶呢?对比民居,猪舍还是略有些矮的。

  就算矮,那也是新屋,是好料子盖的青砖房呢!!

  以前只听说过,人比人气死人,眼下就有不少人家拿自家的屋子跟老朱家的猪舍去比,这一比,分分钟心态炸了。

  幸好,被王香芹和宁氏这对妯娌俩联手一折腾,村里绝大多数人都多了一笔进项,仔细省着点,回头等粮食收上来了,就能盖新屋了,哪怕没办法一口气盖一排,起码能多盖几间了。

  又因为王香芹并不介意招未嫁人的小姑娘,但凡被她选上的,爹娘就开始盘算开了,绝对不能把闺女嫁远了,不然不就白丢了这份工吗?甚至有些干脆就想着不嫁了,了不起招赘嘛,哪有把会赚钱的宝贝闺女嫁出去,再花一大笔钱让傻不愣登的蠢儿子娶媳妇?那也太划不来了。

  在这件事情上,宁氏她亲爹宁大河相当得有发言权。

  事实上,宁大河不止一次的表示过懊悔,要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把蠢儿子嫁出去了,把能招财的闺女留下来招赘,横竖都是自家的娃,假如只能留一个,只要不傻都知道怎么选择。

  其他人听了这番话也就哈哈一笑,唯独宁二河听了进去,他是盘算着,宝贝闺女如今跟了她堂姐宁氏,都不求学到多少本事,哪怕只学会一两手好了,他就舍不得把人轻易嫁了。他跟胃口已经被养大的宁氏是截然不同的,他只求家里能有个稳定的来钱路子,都没想过要发大财,每个月赚个二三百文就满足了。毕竟,宁氏是包吃包住的,这个钱纯粹就是白赚的,一年下来往少了算都该有三两银子了。

  三两银子代表着啥?

  要知道,乡下地头前些年娶个媳妇也就差不多这个价格,而娶媳妇的钱,往往是全家人省吃俭用了好些年才攒下来的。

  钱啊,说好赚也好赚,可当没路子的时候,那是你就算愿意豁出去一切也很难真的赚到钱。

  ……

  这些事情,王香芹都看在眼里。

  其实,这跟她上辈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养猪系统有时候是沙雕了点儿,可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武力值为零,也不能给宿主增加什么魅力啊、颜值啊、智商啊等等。但不得不说,当养猪系统进行到后期时,它改变的并非宿主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甚至一大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