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三十七章 沽名钓誉(2 / 2)

“你一个姑娘家,身边有人保护我也安心。”崔源皱眉不同意。

“这些日子我也没想着出镇子,真的不用,反倒是你,现在处处都有流民,你万事要小心。”王元儿还是坚决说不。

“那我把陈枢留下?”崔源又道。

“哎哟,真不用,我身边又不是没人服侍着,我也不去哪,能出什么事?你少操心。”王元儿觉得这人有时候是真婆妈。

“那我回头给你找上两个会拳脚功夫的丫头。”崔源退一步说道。

王元儿翻了个白眼,这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

王元儿很快就派才婶给何夫人那边送去了一百两银子,如崔源所说,就当做个善事,后面的事儿她也不管。

倒是何夫人接到了银子,又派了个婆子来回话,粥棚的进度如何,什么时候能赠粥,一一说明。

不过几天,镇子就已经传来了议论声,几家有家底的为这流民设起了粥棚,还送棉衣。

这么多年,长乐镇设粥棚这样的事还是头一回办起,等粥棚开了后,不少人都去凑热闹,有的人还去浑水摸鱼,竟也拿着碗去要粥,消息传到王元儿那里时,实在是无语。而那些人的话是,因为征粮,家里也没啥粮食了,也许久没闻过米香,只能来蹭口米粥,这既然是做善事的,总不能因人而异吧,他们也很穷困呢。

而粥尚且有人来浑水摸鱼,那棉衣呢?想来许多人都更想要这个吧?

王元儿有些担忧,想了想,亲自去寻了何夫人,这棉衣还是亲自派人送到那些流民手上才成,免得有些人贪心,也跟蹭粥那般去蹭棉衣。

对于镇子有些无赖的来讨粥,何夫人也很头痛,听了王元儿的话,忙不迭的找了陈夫人商议,怎样才能避开那些无赖,把棉衣什么的真正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王元儿也没去参议,她只是提了一些弊端,也出一份钱,至于力,她自认是没这个能力的。

而对于自己出了银子,她也没去宣扬,十分的低调,但既然这粥棚是那县令夫人牵的头,又是奔着造势去的,何夫人等一些财主夫人哪会不上道?自然会宣扬一句县令夫人的好,当然,也不会忘了自家。

做了好事,哪能隐着藏着?

结果,王元儿这善人的名字也无可避免的出现在名单上,顺势也扬了一把名。

设这粥棚,造这寒衣,竟然有王元儿的一分力?

这消息一传来,众人心思各异。

有夸她善心好的,日子过好了,也不忘做善事。有说她沽名钓誉的,也不见得多大富大贵,却学人去捐赠。也有说她装腔作势的,对外人比对自家人还好的,她那祖父母都还住着旧屋,没人服侍,她都不舍得把人接过去住大房子,差人伺候着。自己倒是吃香喝辣过好日子了,如今为了扬名,宁可花大笔钱出去也不给自家人了。

王元儿走在街上,听到这样的传言,眉拧了起来,郁闷的同时又觉得无奈。

有句话怎么说的,看你不顺眼的人,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人家都会看你不顺眼。

“哎哟,这谁啊,是我们的大善人王大姑娘呢!”

瞧,又一个瞧她不顺眼的人――谢氏。

她手里牵着一个冻得双颊通红的女娃,背上还有一个,自己则是穿得极其臃肿,正斜着眼看王元儿。

“我们这大善人是往哪去呢?”谢氏皮笑肉不笑的看着王元儿,眼里的妒嫉和艳羡是跟长了草一样疯长。

眼前的王元儿,穿戴得体大方,身材窈窕,真真跟个大家小姐没两样的。想当初,自己也是如花一样的人儿,自打嫁给那死周顺兴,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如今自己看了镜子的自己,都厌烦得很,更别说他人了。

若是嫁给周顺兴的是王元儿,想来她也会如自己一样吧!

谢氏脑中自行脑补着若是嫁给周顺兴的是王元儿,她的样子是怎样,糟蹋,肥胖,尖酸刻薄!

谁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女人,若是换了自己,也跟她一样!

王元儿漠然地看她,连搭话的欲望都没有,直接擦身而过。

谢氏脸容一僵,看着她的后背呸了一声:“得意个什么劲儿,还不是伪善,有这本事,咋自家阿爷阿奶都没照顾好呢?呸,就只会沽名钓誉,得意啥?”

尖酸的话顺着风传进王元儿的耳朵,她头也不回,也没回话。

沽名钓誉?她王元儿又何必,只不过顺心而为罢了,不管谁说她假,她都顶天立地,问心无愧!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