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六回 仇人?父亲?(2 / 2)

上官明轩微微眯起了凤目,貌似无意,实际却在细细打量着上官名硕。

他非常喜爱这个儿子是不假,但现在陈皋已经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而上官名硕有离开皇宫这么久,他不敢保证自己这个儿子还能跟自他一条心。

只见上官明轩两眼通红,像是刚刚哭过,额头红肿,应是磕头所致。

“名硕,你知道朕为何要封锁凤藻宫吗?”上官明轩挥手示意太监们将龙辇放下,他自己并不起身,还是坐在龙辇上问道。

“父皇,儿臣……”上官名硕心中不由一阵慌乱,他嗫嚅着嘴唇,不知该说什么。忽地,王嬷嬷叮嘱的话又响在了耳边,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上官明轩在考察自己,他必须把话说圆满了,如此才能不让上官明轩怀疑。

想到此处,他扑通一声又跪了下来,哀声说道:“父皇,母妃也是一时糊涂,求您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就网开一面饶了母妃吧!”

上官明轩静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你先起来吧。”上官名硕这样的举动,倒是让上官明轩一阵释然,母子连心,他这个时候为自己的母妃求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若是他冷酷到根本不过问娟妃,或是劝上官明轩给自己的母妃治罪,那反而就让他觉得不正常了。

“父皇,母妃她……”上官名硕缓缓站起身,忍不住望向了上官明轩的身后。上官明轩渐渐平缓的脸色,让他觉得心中的紧张减少了几分。

“不用看了,你母妃她已经不在了。”上官明轩忍不住语气一阵怅然。

“什么……不在了……难道母妃被逐出宫了吗?”上官名硕立刻颤抖着声音说道。

“不是,你母妃已经死了。”上官明轩只觉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方才娟妃就在自己的怀里悄然逝去的时候,他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可是现在面对自己这个最喜欢的儿子,他反而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了。

“母妃!”上官名硕惨呼了一声,整个人就瘫倒在地上。

“硕儿,硕儿。”上官明轩心中一慌,连忙双手扶住了上官名硕的身体。

“来人,快把三皇子扶到屋里去。”高公公连忙吩咐身后的太监。

已经昏迷的上官名硕听到这句话,他的唇边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看来,他出的这招亲情棋,还是很管用的。

上官名硕被两个太监抬进了凤藻宫的正厅暖阁的榻上。

“皇上,要不要请太医过来瞧瞧?”高公公走到上官明轩身边,轻声问道。

“不用了,硕儿从小练武,身体底子很好,不用找太医了,我想,他只是一时不能接受母亲死去的事实,慢慢的会好的。”上官名硕摆摆手说道。

上官明轩和高公公的一番对话,上官名硕都听在了耳朵里,但他却只是装昏迷。他练过一种假寐的功夫,这样让外人看起来就像昏迷了一样。

约莫过了半炷香的时间,上官名硕才缓缓醒了过来。

“父皇――”他以微弱的声音唤了一声。

“硕儿,父皇在这里呢,你觉得如何?”上官明轩连忙来到床榻旁边。

“我没事儿,父皇,这个东西给您,是儿臣不好,刚才一见到父皇,就应该立刻把这东西交给您的。请恕儿臣太过惦念母妃吧,母妃她……”说到这里,上官名硕却故意哽咽住了。

上官明轩接过那块明黄色丝绸,连忙打开一看,心中不由大动,那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密诏。随即,心就如擂鼓一般砰砰地跳了起来,他来不及细看,连忙将密诏揣进了怀中。一把就将上官名硕抱在了怀里。到底是血浓于水呀,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到底是上官家的子孙,名硕的心始终是向着自己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拥抱,上官名硕心中所有的忧虑和害怕顷刻间就都消失不见了。他成功了,幸亏王嬷嬷有那样的远见,他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硕儿,你也不用过于自责了,你母妃是为了救朕才去世的,论理朕该重重赏你才是。”上官明轩爱恋地拍了拍上官名硕的肩膀。

“不,父皇,儿臣受之有愧,儿臣的舅父,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儿臣恨不能……”上官名硕顿足捶胸地刚要发誓,却被上官明轩捂住了嘴巴。

“孩子,不要说了,你舅父是自作孽不可活,可是你却是我的亲生儿子,朕知道,你的心始终是向着父皇的。你放心吧,父皇不会怪罪你的。”上官明轩双眼慈祥地看着上官名硕。

“多谢父皇,舅父是咎由自取,罪该万死,父皇不如您赐给我一支人马吧,让我把那些叛军统统绞杀……”上官名硕信誓旦旦地说。

“不必了,孩子,这些叛军根本不足惧怕,我早就从文城调集了十万大军,现在恐怕已在城外将他们团团包围了。”上官明轩微微颔首,对于上官名硕他是完全信任的。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上官明轩一世英名,果敢无敌,料事如神,但他这一次也没有看出上官名硕心中藏着的险恶。

这一举以上官名硕的完胜而告终,可是他的心分明却痛了起来。他方才口口声声骂着的人,那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呀!从小,他就对舅父有着不尽地依恋,就在方才得知他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之时,他曾经那么的喜悦。然而老天却跟他开了一个这么大的玩笑,让他从喜悦的天堂,一下子跌入了黑暗的地狱。

造化弄人,舅父成了父亲,父皇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杀父仇人。

“硕儿,你放心,我会厚葬你的母妃的。你做得很好,日后就不要回到萦城去了,还是留在父皇身边吧,现在大宛朝堂还是很需要你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的。你先歇一会儿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上官明轩缓缓说道。

“是,儿臣谨遵圣命。”上官名硕铿锵有力地回答。

上官明轩这一决定可谓是正中了上官名硕的下怀,一封密诏,就可以换来仇人的信任,这实在划得来。

此刻,上官名硕愈发地怀念起自己的父亲来,这一计策一定是他早就安排好告诉王嬷嬷的,可是父亲大人,你现在在何处呢?儿子是多么想再见你一面呀!上官名硕的心中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上官明轩随即召集几位重臣在御书房议事,谭风渊率领的十万大军,几乎在陈皋刚入京都,就快马赶到了,他们将陈皋剩余的几万大军团团围住。

同是大宛的军队,谭风渊并不想置他们于死地,双方激战己方也定会大有损伤,带兵数十年,他讲究的是兵不血刃,令敌投降。于是,他便令传令兵站在外围喊话。

没有多久,就见对方举着高举着帅旗和白旗飞奔过来,来到近前的是一位白袍小将,眉眼十分英俊,再往前些,却让谭风渊微吃了一惊,原来来人的面目长得竟然和皇上有几分相似。

“元帅在上,请受末将一拜。”那白袍小将来到近前,跳下马来,就是躬身一拜。

“快快请起。”谭风渊连忙将他扶起,不知是否因为对方长得很像皇上的缘故,他这心中对这白袍小将便徒生出了几分信任之感。

“我乃是陈皋的儿子――陈昕,惭愧得很,家父一意孤行,非要造反,我劝谏不住,还被父帅关了起来,幸亏手下的一位副将将我放了出来,将士们大多并无反心,且也是被蒙在鼓里的,眼见元帅的大军将我们围住,便都要求我来向元帅说和,我们都愿意投降,还请元帅在皇上面前为我们多多美言几句,饶了我们这一遭吧,我们都甘心为皇上终身保卫西北边陲,绝不让外敌入侵,誓死捍卫大宛疆土。”陈昕说完,又跪在地上,郑重地行礼。

“哎呀,陈少将军,快快起来。”谭风渊听罢,心中更是平生了多多好感,他连忙将他扶了起来。

原来陈昕虽然被陈皋关了起来,但因为他平素的待兵士们如同兄弟,又和几位副将是莫逆之交,故而,陈皋走了以后,几个副将悄悄一商量,就把陈昕给放了出来。

陈昕得知父皇已经打进了京城,不由心急如焚,便想着该如何挽回,他刚刚决定带着军队撤出是十里之外,就有哨兵来报,说文城的驻军元帅谭风渊已经率领十万大军将他们团团包围了。

陈昕略一思忖,就立刻决定举旗投降。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几万将士的性命。

“多谢元帅,谭元帅对我们陈家军恩同再造,元帅在上,请受末将一拜。”陈昕刚刚站起身,却感动于谭风渊的宽厚,就又无比郑重地行了大礼。

谭风渊知道拗不过他,只好由他行过大礼之后,才缓缓说道:“少将军深明大义,当机立断,实在令本帅佩服呀。这样吧,不如将军就暂且驻扎在城外听候消息,由老夫进宫面圣,老夫定会力荐皇上对你们陈家军从轻发落,你看如何?”

“如此,末将真是感觉不尽呀,可是,谭元帅,您自己前去,恐怕不能让皇上相信您的诚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