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加油吧!吃货!_59(2 / 2)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把自家院子里的东西都种上了。在这段时间,小阳最开始先种下的那一箱韭菜已经蹿高了。按照小阳的估算,最少也能有十五厘米了。朱海看到这肥厚叶片的韭菜很是欣喜。最基本的摘韭菜的时候可以省很多时间。

  因为是今年的第一次收获,所以小阳有些迫不及待,尽管朱海说再过半个月左右再割才最好。但是他忍不住就先搁了小半把。不多,连木箱里的十分之一都没到,主要就是借个味道。他实在是太像吃韭菜馅儿的饺子了。关键还是自家都种了,再去别人家买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对于这种事,朱海是完全无所谓的。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答应小阳在院子里种的树。所以找了一天天气晴朗的时候,约上王二宝和林木木四个人一起上了山。

  花椒树的地址小阳和朱海都记得一清二楚。去年采椒的树都是成树,要真的想移植到自家院子里,恐怕四个人光挖树根子就得三四天,得不偿失。小阳觉得最好就是能在附近找到分出来的新枝,毕竟种子成熟之后落地它的确是会发芽生长的。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小阳的设想完全成立。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设想也完全是事实。所以两家人分别挖了一棵一米左右的花椒幼树,估计想结果还得个一两年呢吧。

  小阳决定把已经开始开花的酸橘子挖出几颗带回去,种在窗下,一来做菜的时候可以随手摘,二来天热的时候打开窗户,还能闻到清香的柠檬香。那肯定是相当的惬意。

  当然在挖树种的同时,小阳没有忘记开始进行他的挖野菜事业。这里野菜的种类跟小阳记忆里的差不多。但最多的是苦菜和婆婆丁也就是蒲公英。这两样菜也是小阳以前吃过最多的野菜。倒不是小阳离开孤儿院后只能靠吃野菜为生,而是厨师李师傅有爱吃野菜的嗜好,所以经常来帮厨的小阳就有了一份到了春秋就跟李师傅到山林里采野菜的娱乐活动。当然吃也是少不了的。

  这两种野菜一生就是一大片,而且都可以药用,尤其是蒲公英,晒干了可以留在家里备用,发烧感冒啥的都有效果。如果这里的药铺收的话,也能是一笔小小的进项。

  当然荠菜和蕨菜也都是很好的吃食。但是让小阳最喜欢的却是他发现了芥菜,这玩意儿底下的根茎俗称芥菜疙瘩,是腌咸菜的绝佳上品,味道极其独特。有时候冬天还没过完,市场里卖的烀好的芥菜疙瘩就都卖光了。这种东西的腌制方法很简单,但是熟制却有很多方法,只有弄农家大锅烀出来的味道才最正最迷人,现在自家有便利条件,真真是不可不弄啊!所以他立刻吩咐自家大壮赶紧把能看到的所有芥菜都挖了出来,然后移种到自家地边,他有信心可以用这个换点儿小钱花!

  作者有话要说:种地我缩短了时间,首先我没种过地,虽然农村每年都会去,不至于五谷不分,但是种地这种高难度技术工作我没有参与过,当然也没瞧见过。其次我觉得也实在是占用不了太多时间……

  关于野菜的话题,芥菜和荠菜是不同的哦~~大家不要被相似的字型给迷惑了哦呦~~~

  还有关于物种的问题。有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又是冰封又是各种树种的有些不理解。但是实际上东北就是这样的。只是春夏秋冬没一个季节都特别明显。粮食蔬果都只能种一季,到了秋后就不会再有地里的事了。不过其他时间和气候都能适合普通农作物和蔬果生长。

  还有关于包子的问题,大家不要着急啊,至少要俩人先结婚的啊……小阳的事业还没有正式开始……

  77:人生四处是贵人

  背后的筐里装满了东西,小阳心满意足地决定带领一队人马回村儿。今晚的主题是野菜宴,来一个荤素搭配又不会上火的健康营养美食!对于这个提议另外三个人当时表示十分赞同。那两个能吃不会做的吃货只要有吃的,就绝对没有旁的意见。关键是木木也说晚上要配合小阳做一次野菜饼,保证外焦里嫩滋味清爽。过了这个季节就吃不到了。

  上灶的俩人兴致颇高,只管吃的俩人当然只剩下垂涎三尺的等待了。当然了,他们俩下午的事情还很忙碌。种树,种菜啊!

  在下山的时候,小阳发现了一棵金银花,这让他很是兴奋。在现代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因为某种流感病毒全世界肆虐,当时金银花这种东西被炒高了数十倍,也是在那时候,小阳喜欢上了金银花泡水喝。之前他在城里药铺问过金银花,三十文一两的价格对他来会说跟现代涨价之后的价位也差不了些许了。以至于这种不是必要的东西他就没有置办。久而久之就被他给忘了。

  让他开心的原因不光是金银花的要用价值,还有它的香味。一棵树,等开花了之后几十米范围内都能闻到清新沁脾的花香,早晚尤甚。以前每当路过小区绿地里那棵金银花树的时候,他都会停一会儿闻一闻。“朱大哥,这个也弄回去一小棵吧。”

  朱海马上点头:“这个东西开花是挺香的。你预备种前院儿?”后院儿是肯定没地方了……

  小阳赶紧摇头:“不不不。咱家后院儿院墙外面不是空地么,就种那,别离墙太近。这玩意儿忒招虫子,尤其是蜜蜂!”小时候跟孤儿院一些小子们一起抓蜜蜂而被蜇过的阴影顿时出现在小阳脑海里。“这个不急,过几天再来吧,下午还得把芥菜种下去呢。”

  木木看着小阳到处寻找有用的东西,对山里的东西很熟悉的样子,他就很是羡慕:“小阳,你咋啥都知道啥都认识呢。”

  小阳笑道:“因为我小时候总是跟教我做菜的李师傅上山挖野菜,所以常见的野菜我认识一些。而且去年秋天我过来之后,朱大哥带我上了好几次山呢,一些东西我都记得地方的。等你来过几次,也就跟我一样熟了。”

  木木微笑:“嗯!二宝哥说等过阵子你们家重新翻盖房子,我就陪他上山给你们选木料。到时候天天来肯定就熟了。”

  说到朱海一定要翻盖房子这件事,小阳的态度一直都是人睡觉的地方不需要太大,够住就可以。家里也没有什么陌生的客人,客厅这样不符合当地生活习惯的东西也不需要存在。所以有一个能放澡盆的浴室就可以了。仓房可以浓缩一下,但是可以盖成一半地上一半地下,反正储藏东西也是冬天,这里建地窖的工艺还挺成熟,多做一个地下室毫无问题。他最关心的还是猪圈,现在他还想给自家的那七只都已经长大了的长毛兔盖一个三层的窝。节约地方,又能扩大养殖面积。他想在兔子下崽之后拿小长毛兔去集市,试试当宠物卖的销路。

  一转眼春忙已经结束了,老朱家的翻盖计划也已经到了规划阶段。当然设计人是小阳同志。

  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快,边上那户时常没有人的李姓邻居突然说要卖宅院。这一消息让全村人都有了一个新的饭后话题。

  老朱家东边这户人家姓李,住的是一对不到五十岁的夫妻。四十六七岁放到现在那是中年人,可是在古代的农村就已经看起来跟老人差不多了。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户人家并不是坐地户,是在二爷爷去世之后不久搬来的。原来的那户牛姓人家为啥把房子卖了,朱海没有打听过。反正只是知道这户姓李的人家是什么有钱人家的旁枝什么的,不知道为啥到了牛庄买房子置了地。结果因为这两夫妻一年没在家两三个月,所以田地荒了一年半,最后田被官府收了回去。

  谁都知道这两口子不靠种地赚钱,而且跟乡亲们见面的次数有限,所以小阳只是听过其名,却从来未见其人。没想到第一次跟邻居见面,就是为了房子的事。

  说起来这件事也不是直接落到老朱家的。虽然是邻居,但是这位咱们姑且称为李大叔的人还是先去找的牛大户。毕竟虽然村儿里人都知道朱海能赚钱,却都没想过他能买得起一户房产。

  到了老牛家,谈房子事的人自然是被急招回家的牛大千。不过牛大千对这个宅子并没有多大兴趣,加上之前听朱海说过想要在今年翻新房子跟小阳成亲,也听小阳念叨过想多盖猪圈扩大养猪面积。所以牛大千当时一下就想到了朱海和小阳这小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