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第72节(2 / 2)


  因为从没有谁家过继别人的孩子是过继嫡长子的。

  那么有可能的就是三房嫡次子和他二房那一群庶出弟弟们。

  和大房的子嗣艰难三房的稀少不同,楚家老二楚常林心无大志也无谋算单单就是好色,如今六十好几还在不停地往房里抬年轻貌美的小妾。

  老二楚常林儿子女儿生了一大串,数量多到可能他自己也不记得了,而他的儿子们和他相比也不遑多让,可谓是“言传身教”的典范了。

  推恩令一来,二房庶子们都躁动了,谁都不是傻子。

  一般来说爵位的继承是默契在嫡子之间选择的。

  若是不考虑过继,推恩令的爵位诸子均分 ,老二家的嫡长子要是请了世子,那他不知道数量的兄弟就要和他分,等到他继承爵位恐怕就会和闵王世子一样啥都不剩了。

  那么爵位给三房呢?

  三房这一代倒是只有两个儿子,这样一分,一等郡王就成了两个二等郡王,只是这两个儿子也都四十出头,都是做祖父的年纪了,下头儿子随便哪一个都有一只手开外,那么等到了他们下一代呢?

  楚元回眼看着都快要七十岁了,和老妻两人扒拉着在那里算,老二家肯定排除,爵位已经和二房没有关系了。

  私心也有,为了楚家传承也是,毕竟楚家二房的儿子和他们那位喜欢造人的爹一样,一个个都是儿子两只手,孙子就更不用说了,爵位给到二房,到孙辈就能作没了。

  至于过继,年纪小的老夫妻俩也没有那个心力再教养,年纪大的早就歪了,更不可能。

  那就看三房的两个侄子,两个侄子都是六个儿子,十个往上数的孙子。

  这一等郡王降为二等,在降为三等国公,最后这么一扒拉,要是传到如今府里最小的一代就只剩下三等伯爵了,再下一代就没了。

  传给二房和三房也就差一代。

  若是宗室,伯爵下面还有各种虚衔的武将和低等散爵,但他们这封的是外姓王,而外姓获得能传承的爵位只有亲王,郡王,公,侯,伯五个大等级,再下面就不是爵位是官衔了。

  楚家老大这样一算除了唉声叹气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难道真要他们老夫妻俩挑个年纪小的从小养起来?

  本来还想说问问靖王府怎样,毕竟王世子和王妃也还是他们楚家出来的,但是现在靖王府那边也在闹。

  靖王府那可是亲王府,是宗室,王世子的弟弟们本来就应该有郡王的爵位,但是现在推恩令一来,大家的爵位全降了,全部变成了三等郡王。

  除了承爵的嫡长子,其他爵位都是每个三代降一等,这从一等郡王到三等郡王,生生快进了六辈人,换谁谁乐意?

  最重要的是楚家掌兵权两位,一个老了一个死了,他们靖王府的登天路看着已经遥遥无期了,而且就算真的登天了他们这些庶子弟弟说不定还活得不如现在呢。

  你想啊,一个屋檐下住着,全家都供着嫡子嫡孙,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没有怨气?大家就算表面没有撕破脸,背地里也是心知肚明。

  以前是楚家势大,所以王府的其余诸子全都装孙子,但现在头顶的老大没了嫡子,掌兵权撑腰的两个娘舅没了一个老了一个,他们的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矛盾冲突加剧冲突肯定是难免的。

  这种情况下嫡支要是真的登了天,庶出的就不怕自己连着母家全都给发落了?

  靖王可是太宗的嫡长子,他的王妃出自当初的楚国公府自然是出身非常显赫的,但是其他的侧妃妾室也基本都是在就藩之前就已经迎进王府的,那时候靖王多受太宗宠爱,可以想见这些侧妃妾室的出身也不会差王妃多少。

  如今楚家一杆撑天柱是倒了,但其他侧妃妾室的母家可大部分都好好的呢。

  原本是打算跟着儿子当老太妃的,结果搞半天儿子的爵位都降了?那自然要闹,推恩令上可说了,爵位诸子均分,封地同样诸子均分。

  爵位降了没关系,要是能拿到一块封地,哪怕再小一点,那也是赚了,毕竟原本这封地可是和他们一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的。

  靖王府一天几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楚元回这一看自家妹夫这家里闹腾的,估计也是给不出他什么建议,也不想这时候送上去触霉头,于是把他们已经守寡的宝贝闺女叫了回来。

  楚元回的独女楚运今年已经四十岁了,生的精明能干,只是在生育上遗传了她父母,子嗣颇为艰难,三十岁才得了一个宝贝闺女,结果转头丈夫就死了,现如今家里是庶长子当家。

  虽然庶长子对她还算客气,儿媳妇也是她挑的,但总是隔着一层,不过她胜在娘家势大也没人敢给她脸色看,便是三叔没了,她爹也还顶着郡王的头衔,夫家没人敢惹她。

  牵着十岁的宝贝闺女回了娘家,就听她爹娘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

  “爹娘何必烦忧,不如学那辽东郡王请封女儿为世女,便是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楚运自小就是父母的掌上名字,教养严格的同时见识和心性也是一等一,楚元回一直觉得没把闺女生成儿子,没能把爵位给她是大亏欠,所以但凡女儿所求无有不应。

  楚运年轻时候和江南普遍娴静的贵女不同,也是长足了见识后来又是自己挑的人,又是下嫁,即便是子嗣上受了挫折有她父母在前她也想得开。

  这样顺风顺水四十年过来的楚运那性子和当姑娘的时候差别并不大,自有一股子傲气自信,既然廖启昌的女儿能当世女,她为什么不能?

  就算她已经嫁出去了,但是她丈夫死了呀,她可以回娘家呀!而且她只有一个女儿,以后爵位传给女儿就算降也不过一级,比传给儿子可降得少多了。

  “不行,不行。”楚元回连连摆手,他当然是考虑过请封女儿的,毕竟例子就在眼前摆着呢。

  但是和坚定拥护皇帝的孟抚江,和只忠于正统的廖启昌都不同,他们楚家可是靖王府一脉的,他若是请封女儿,以后再请封外孙女,谁知道朝堂上怎么挑刺克扣,说不定还不如直接把爵位传给三房。

  也正是怕朝廷压下请封的旨意,所以楚元回连过继都往后压了一道。

  毕竟爵位传承亲侄儿的,先例一抓一大把,就算朝廷要挑刺也难,但是过继在请封里头的事儿就多了,光是过继之子的身份验证就能卡你三五年。

  “父王怕是想岔了。”楚运冷哼一声,“如今的靖王府可不是以前的靖王府了,世孙没了,爵位到了世子表哥那一辈不知道还有没有剩,我们楚家不趁着这一回弄个台阶自己下来,以后等京都那边陛下和皇太子腾出手来,您也不用烦恼什么爵位不爵位了,一家子留了命都要谢天谢地了。”

  若说楚家大房和二房因为当年郡王妃受惊难产一事有了嫌隙,那么楚家大房与三房和靖王府,就因为当初世子妃的人选有过难堪。

  现在的世子妃是楚民远的女儿,她和楚运差了四岁,而靖王世子姬晖可是正好和楚运同年。

  当初靖王府挑世子妃越过十七岁的楚运,定下当时只有十三岁的世子妃,楚家大房一家三口别提多晦气了。

  这不是明摆着自家亲姑姑怕大侄女不好生养,才越过去定了小侄女吗?

  自家人尚且这样忌讳,外人只会更加介意。

  为此夫妻俩没少骂楚王妃这个姑奶奶不知所谓,但其实这人选上楚王妃也不能全权做主,上头还有靖王和太宗看着,只是连提个醒都没有就属实过分了。

  但凡楚王妃提个醒,他们先给独女定下了,靖王世子再选世子妃定下小的也有个说法。

  但那时候太宗还活着,靖王父子俩都是极受宠爱的,楚元回再是怒火中烧也不敢表现出来,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夫妻的担心,京都那一圈婚姻市场上自家闺女彻底成了滞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