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第70节(2 / 2)


  而周家这边太子妃皇子妃,婚事的日期估计相差也不会很大,所以备嫁准备一直都在进行。

  家宴上吃吃喝喝,周明妍不想开口,于是珍珠成了嘴替,把自己从喜鹊那里听到的添油加醋一顿输出,本来就是一个自来熟混得开的丫头,喜鹊嘴里还算正常的经历到了她嘴里立刻惊险刺激地不得了。

  别说没听过的女眷们了,就是知道一些细节的周家父子都被她说的吸引了,足足半个时辰珍珠就在那里口若悬河地忽悠。

  周明妍面上没有什么表情,此刻睡饱吃饱的她神色中透露出一丝慵懒,手里捧着清甜的梅子酒时不时抿一口,外头的微风吹进来,带出一丝凉意。

  巴适!

  家宴结束后,主仆两人带着送盒子的护卫一起回了蘅芜苑,一夜无梦,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听珍珠说,他们走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五皇子也送了两个盒子给周清妍,当然不但五皇子送了,其他三位皇子也送了定亲的未婚妻衣衫首饰。

  榜样的力量真是伟大。

  有皇太子这个对待未婚妻的态度在那里,其他几位皇子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肯定会跟着学的。

  于是等到了宫里的时候,其他三位准皇子妃都有意无意地再跟周明妍示好,只是周明妍明显不喜欢女眷之间这种一句话绕来绕去的寒暄,倒不是听不懂,但懂不代表喜欢。

  她现在有这个资本无视这种规则,又为什么不呢?

  几位准皇子妃面色有些不好看,实在是周明艳太冷淡了,于是她们把目光放在了周清妍的身上,结果周清妍并不比周明妍好多少,虽然有问有答但也一样很冷淡。

  三位准皇子妃面面相觑:怎么滴,这老周家的姑娘全都放冰窖里冻过了?!

  事实上已经清楚自身情况的周清妍,决定了和五皇子有来有往,你敷衍当未婚夫,那我就敷衍当未婚妻,什么和女眷打交道发挥夫人外交的优势?不存在的!

  周家父子已经明确五皇子没戏,既然如此就当个安分皇子,以后当个安分王爷,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此也就不需要她这个准五皇妃折腾什么,安分就是最好的,特别是在周明妍面前,安分很重要。

  今日的宴会很盛大,和上一次周明妍参加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和上次还有蠢货挑衅,有傻逼勾搭她不同,这一次宴会从头到尾都很安静,原本几位皇家准儿媳是坐一起的,后来姬长恒率先过来请周明妍去他身边坐之后,其他几位皇子也纷纷请自己的未婚妻过去同坐,皇长女也邀请第一次参加宫宴的王家二郎与自己同坐。

  几位皇子妃是这一年中陆陆续续定下的,但是上一次宫宴上就见过周清妍和五皇子一起坐,所以这一次心里是有准备的,反倒是王二郎一张玉面通红很有些不好意思。

  唯一还没有订婚的皇次女成了帝后下首唯一单坐一席的存在,一直很低调的她突然就变得显眼起来了,就连夹一筷子菜都感觉不自在:是没有人在意她的感受了是吗?

  第93章 重回京都第四天

  皇次女姬永福的尴尬并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开场没有多久皇帝就笑着抛出了一个大消息。

  “为了庆贺皇太子归来,未来庆贺准太子妃大破西戎,朕决定赐恩天下勋爵与平民。”皇帝和大臣们在第一波祝酒之后朗声开口道, “来年天下百姓田地赋税免三成, 人丁税调整至十五岁起四十五岁终。”

  西戎这一次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绝对不会再动刀兵,楚民远的死也让镇南王府短时间内不会轻举妄动, 便是靖王府都沉寂了不少。

  整个大周因为这次儿子和准儿媳的西北之行里外都安稳不少,而这些原本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朝廷花钱准备的,特别是每年西北和西戎的冲突, 朝廷都要支出大量的军费开支。

  再加上儿子交到他手里的好几样东西, 可以想见的未来国库是绝对不会再缺钱了,那么就像儿子说的,与其这些钱都堆在国库中不如藏富于民。

  也只有慢慢减少人丁税, 老百姓才不会动不动就被逼得卖身为奴,这样交税的人才不会越来越少。

  在场的大臣虽然愣了愣, 但是这个和他们关系不大, 主要是朝廷的收入问题, 免的也只有三成, 大家心里琢磨了一下就知道皇帝这个命令是可行的,不会让明年捉襟见肘, 于是纷纷抬起酒杯呼喊陛下仁慈,替天下百姓感谢皇帝。

  等一波彩虹屁吹完, 大臣们停下等皇帝的下一波, 毕竟他们陛下可是说了, 赐恩的对象除了平民还有勋贵。

  “朕自登基以来于江山社稷从不曾懈怠分毫, 仰赖诸位爱卿忠心辅佐,大周在朕手里如今总算有少许安稳, 这一路风雨朕都记在心中,特别是为大周镇守四方的四位宗亲重臣,朕更是一刻都不曾忘却,之前朕加封三位郡王却忘了镇守西南的老皇叔,一家骨血更应该厚待,同为姬家骨血往日里朕却是想得最少的,实在不该。”皇帝一番自白剖析,既夸了在场重臣也引出了靖王府。

  只是一众大臣眼中都是茫然,当今皇室和靖王府就差撕破脸了,什么厚待靖王府,仿佛天方夜谭,没有从他们陛下嘴里说出出兵征讨西南,那都是对太宗这个爷爷最大的孝顺。

  更神奇的是,西南传来靖王世孙的讣告,皇帝也没有哪怕表现出一丁点的幸灾乐祸。

  这让大臣们一边觉得皇帝心思深沉,一边又觉得他是真的行王道之君,跟着这样的君主不会忧患身家性命会莫名丢掉,是他们这些臣子的幸运。

  所以时隔这么久,皇帝突然提起靖王府,这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药?

  大臣们很好奇,没有实权来凑人头宗室们也挺好奇。

  “靖王世孙的早逝,以及世孙同辈子侄的寂寂无名让朕心下难免忧心和感伤。”皇帝的脸上是真的有些难过,“靖王如今是我大周唯一有实封的藩王,而自古藩王都是一人传承爵位,其他子嗣除非惊才绝艳大多沉寂,最后泯然众人,尤记得前朝末年落魄的宗室甚至过得还不如平民百姓,同是姬家血脉朕怎能看着他们未来如此落魄?”

  大臣们:?陛下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太【】祖太宗高宗上百年削藩是为了什么?你该不是打算给自己儿子封实封的藩王吧?!

  大臣们好似一下子从微醺的美酒中惊醒,各个目光灼灼看着皇帝。

  四位皇子也是眼眸微缩,不敢想会有这么好的事情,靖王能封实封的藩王,是因为他身为嫡长子却因为天生腿疾不能继承皇位,太宗夫妇觉得亏欠这个嫡长子,也确实算得上是情有可原,这才册封成功的。

  但这个册封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朝堂上的大臣们很是拉扯了许久,本来太宗是打算封一块更繁华的地方给靖王,结果几乎所有朝臣都反对,甚至有老丞相大有你皇帝敢封我就敢撞死在朝堂上的狠劲儿,太宗才无奈最后挑了偏远的西南作为封地。

  这也是太宗死前总是格外优待靖王,甚至那时作为太子的高宗都要退一射之地,这也是为什么靖王世子觉得自己是可以成为皇太子孙的底气。

  因为他们父子确实被太宗格外偏爱。

  太宗当年执意给靖王实封的祸患遗留至今,未来可能还要一直持续,这点妇人之仁大概就是朝臣们对太宗这位杰出帝王最大的怨念。

  如今更不可能让旧事重演。

  皇帝也被大臣们陡然看过来的眼神弄得愣了愣,嘴角扯出一个有些冷淡的笑。

  别说他的嫡长子好得很,就算旧事重演他也不会和他的祖父太宗一样。

  他最是知道他父皇高宗,在太宗朝这个太子当得有多憋屈,连带他这个太子嫡长子也要事事避让靖王世子。

  他自己就是这条路上过来的,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鉴于此,朕打算推恩于靖王子嗣,太宗封于靖王的西南封地该属于靖王府一脉所有的子嗣,因此封地的继承也应该一视同仁,朕允靖王封地诸子均分,各位爱卿觉得如何?”皇帝说到这里似乎还不够接着道,“便是后世帝王皇子的爵位也同等处置。”

  每代皇子都会封亲王,之后嫡长子继承亲王位,其余诸子则为郡王位,再之后亲王位不会消失,郡王位也不会消失,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其余子嗣都会降级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