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385节(2 / 2)


  而盛和帝在这种情况下单独挑出来让秦放鹤等人看,就证明他心动了!但受限于“脸面”,正在犹豫。

  试问哪位当权者能拒绝得了尽揽天下英才的诱惑呢?

  但如果要实施,就一定会见血,因为他们爱他们的祖国,同样的,也有别人爱着别人的国家,至死不悔。

  意志和大爱无形无色,却可以是世上最坚固,最无坚不摧的存在。

  所以且不说是否残忍,这条计策本身也伴随着高风险,你引诱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可能将计就计,发展为内部间谍。

  有泄密的风险。

  傅芝瞅了盛和帝一眼,四平八稳道:“老臣年事已高,不如请了隋阁老来一同商议。”

  盛和帝立刻有几分不自在的清了清嗓子。

  他之所以选择只有他们君臣三人时商议,就是知道此事断然见不得光,尤其像隋青竹那样正经读着圣贤书长大的方正之人,必然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想必赵沛也会紧随其后,因为此计实在有违天和。

  事情暂时搁置,秦放鹤和傅芝退出殿外,沉默着向外走去。

  “你怎么看的?”傅芝忽道。

  他问的是孔姿源的建议。

  方才秦放鹤一直没有出声,他有些摸不准对方的意向。

  秦放鹤顿足,看了看花圃内的杏花,“大势所趋,人力无用。”

  说是人往高处走也好,说是马太效应也罢,国家和人一样,好的只会更好,坏的只会更坏。

  强大的国家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成为圣地,吸引各界人士“前赴后继”。

  这是自然规律,无可奈何的事。

  不过孔姿源动不动就想杀人这一点,不太好。

  世界这么大,总有不想归顺的,你总不能来一个杀一个……那不成世界公敌了?

  正说着,二人远远瞧见太子过来,便都退到一侧,躬身行礼,“殿下。”

  “两位请起。”太子笑道,“孤来向父皇请安,不想遇见两位先生,先生近来可好?”

  登基之后,盛和帝时常回忆起当年以隋青竹为首的众大臣为保江山稳固,要求先帝尽快立太子的事,真是险而又险,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为防重蹈覆辙,他赶在六十岁之前立了五皇子为太子。

  大禄传到盛和帝,已历四世,如今的太子将会是第五代。

  作为盛世长大的皇子,太子有着与盛和帝如出一辙的宽和、包容,有着极其出色的文学造诣、不俗的骑射功夫。但因为国家太过强盛、臣子太过强势,他本人就显得……没什么执念。

  孤所能想到的如今都有了。

  不过对秦放鹤而言,对未来他所希望的国家走向而言,这样的君主刚刚好。

  目送太子离去,傅芝幽幽道:“我老了,恐无福伴太子登基,”他看向秦放鹤,似乎想要得到什么承诺,“不过阁老会好生辅佐太子的吧?”

  秦放鹤坦然对上他的视线,熟练地露出职业微笑,“当然。”

  他在撒谎,傅芝想。

  说老实话,哪怕已经共事这么多年,傅芝仍时常觉得看不透对方。

  人之所以能够与敌人对抗,皆因对方有所求,而你就可以顺着他的所求逆推,对症下药。

  但他想不明白秦放鹤究竟想要什么。

  财富?

  地位?

  权力?

  这些秦放鹤似乎都相当执着,但又好像随时可以丢弃。

  他亲手将翰林院推上台前,直接削弱了本人作为首辅的权柄……

  而内阁有秦放鹤这个六元文曲,有傅芝这位帝师,有隋青竹这样忠言逆耳的直臣……哪一个都动不得,哪一个都拥有无数支持者,哪怕是盛和帝也不得不谦让三分。

  如今权力最大的自然还是陛下,但回首过往却会发现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相较于曾经的权力只握在陛下一人之手,当下的权力已然四分,皇帝,内阁,翰林院,都察院。

  而其中的四分之三,秦放鹤都对其有着超乎常人的影响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局势走向。

  他是结结实实的权臣。

  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但没有办法,一切就是这样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你能怪历代三鼎甲都要出身翰林院,然后六部轮值吗?

  他去了,赢得了人心,就是这样简单。

  盛和帝钦佩他,倚重他,却又无法克制地隐隐忌惮他。

  但这种钦佩和倚重,又与忌惮相互抵消,达到微妙的平衡,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君明臣贤。

  出于政治家的直觉,傅芝隐约意识到有朝一日,秦放鹤或许会对陛下,甚至是这个朝廷不利,但他没有证据。

  甚至截至目前,他连压制对方都做不到,竭尽全力也只能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