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29节(2 / 2)


  天有不测风云,更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国每年产那么多粮食,其实也只是听着多罢了,上到户部,下到各级衙门,哪个不是精打细算?

  遇到旱涝不保收时,左支右绌的时候多着呢!

  可增产,说来容易,哪里是好做的。

  郭腾在下首坐着,心里又酸又嫉,活像打翻了酱缸,很不是滋味。

  甚么案首,不过耍嘴皮子罢了,哼!

  宴会开始这么久,也没见周大人对谁说这么些话!您对他未免偏爱太过。

  正想着,就听周县令问道:“此番考试的卷子业已印成选本,你们可都看了?他有一篇论,写的是轮作,诸位作何想?”

  这个“他”,说的自然是秦放鹤,无形中又显出亲昵。

  众人面面相觑,羡慕之余也有些拿不准周县令的意思。

  轮作一事,他们也有所耳闻,可平时大家都只埋头苦读,何曾细想过?

  本来么,种地就不是他们该操心的。

  可大人这么问了,又不好不回。

  短暂的沉默过后,眼见郭腾不做声,一人起身道:“学生不才,愿抛砖引玉。”

  秦放鹤知道他,是本次第三名,大名徐兴祖,十九岁,乃是除自己之外最年轻的,

  周县令点头,“但说无妨。”

  “是。”徐兴祖略一沉吟才道,“朝廷素来重视农桑,轮作之法古已有之,历任父母官也曾推行,奈何不得进展。此非朝廷之过,实在是顽民难教,不能领会朝廷和大人的苦心。”

  此言一出,众准秀才纷纷点头称是。

  周县令听了,半晌不言语,只缓缓扫过众人,“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是。”

  周县令点点头,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又望向秦放鹤,“那文章是你写的,你来说。”

  秦放鹤起身行礼,“学生以为,正因推行不利,才要再次推行。”

  要是好办,何必留到现在?

  但若办成,不敢说功在社稷,至少章县本地将大大减缓粮食短缺之困。

  轮作,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块地轮流种植不同作物,利用它们自身产生的不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状况,打一个补足的时间差,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

  具体原理虽是后世科技发达了才被破获解析,但具体做法却早在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谷田必须岁易”。

  可记载归记载,许多地方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推行,令人深以为憾。

  话音刚落,一直默然不语的郭腾却起身辩驳道:“无稽之谈!”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众人早知他二人关系微妙,共处一室都无交流,却不曾想他们竟会当着知县大人的面针锋相对!

  席间酝酿起来的喜气似乎都凝滞了,陪同周县令而来的几名官员尚面面相觑,更莫说考生们。

  尤其方才抛砖引玉的徐兴祖,看向郭腾的眼中满是震惊,震惊中又夹杂着后怕,唯恐自己被牵连。

  他素来圆滑,哪怕也不赞同秦放鹤的想法,却不曾这般尖锐直白。

  思及此处,徐兴祖不禁眉头微蹙,连带着对秦放鹤也不待见起来。

  你一个读书人,好端端的,说甚么农桑!风头也不是这样出的。

  至于郭腾,也不过尔尔,考场上输就输了,私底下多少恩怨说不得?偏挑这个时候扫兴,若知县大人迁怒起来,你我又将如何自处?

  第24章 舌战

  郭腾觉得秦放鹤是想出风头想疯了。

  没听见知县大人都说了,之前分明就推行过,只是愚民不能领会朝廷深意,这才被迫中断。如今民还是那些民,不曾换过,纵然再试,结果又有何不同?

  周县令没有阻止。

  借此机会,正好看看他们的斤两。

  秦放鹤转过头去,与郭腾对视。

  他足足比郭腾小了十五岁,体格、力量都不是对手,非常典型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差距。

  但没关系,他有脑子。

  文化人杀人从不用蛮力。

  秦放鹤踱了两步,不紧不慢道:“你我皆是读书人,来日若蒙圣恩,有幸如周大人这般为一方父母,郭兄仍会这么想么?”

  郭腾故意抬着下巴,做居高临下俯视状,“自然。”

  贱民而已,便如春日野草,拔了一茬还有一茬。草么,自然是不能领会的。

  顿了顿又道:“想来是秦兄年幼,不晓得量力而行、灵活变通。”

  他很喜欢这个高度差,会让他有种从另一种层面碾压对方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