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夫妻俩有很多疑问,但是元元睡着了也只能等人醒了再说。

  阿珏精神饱满和父亲母亲幼弟吃了一顿饭后就和自家爹两人关进了书房,两人谈了整整两个多时辰才出来,出来后各自回房睡觉,第二天起来董湛一改平时不上衙门的习惯上衙门了,而阿珏则出门去了码头。

  等元元醒过来的时候整个海安县都发生大事了!

  原来县令公子召集水手准备从海路去往京都,这一举动很多渔民都不明白深意,但是更多的却是可以想到,既然县令家的公子可以从京都由海路过来,自然也可以从海路回去,他们现在有了制冰之法不要说到京都这么远,就算是短途只要摸熟了路线,也要比陆地上运输方便得多,要是能跟着县令公子去往京都,那简直是天大的气运了。

  事实上商人们低价收购海鲜高价卖出去这些事情渔民们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他们没钱没船,而且从内陆水路航行也不是有船就行的,除了忍受还是忍受,现在却看到了一点的希望。

  于是阿珏那边空前火爆起来,最难得的是阿珏还同意凡是最后合格的水手可以带一定数量的随身东西。

  不拘什么都行,于是整个海安县都沸腾了,子允水性不差的男人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要跟着去见一番世面了!

  第36章

  阿珏这边转了一圈就要回转京都, 因为林恩那边还在等着他,但是元元不高兴了, 这才回来一个月,而且基本都在外面忙, 她都没有和大哥哥好好说上话,怎么就又要走了?

  董湛倒是无所谓,因为他自己都忙得很,码头要修,仓库要修,道路要拓宽,谁敢拦着这已经习惯无赖的县太爷?爷能直接带人撸袖子砸烂谁家大门。

  堂堂国公府的世子如此没脸没皮, 真是白瞎了一张好脸皮!

  偏偏因为制冰之法的传播, 因为他兜转下乡不讲道理地惩治恶霸,整个海安县的百姓都当他是青天大老爷,谁敢在人多的地方说一句县太爷的不是, 转眼满大街老百姓就能用口水淹死你,完了你们家里人上街什么东西都买不到。

  所以就算是当初吃了亏的富商乡绅们也不会在外头多嘴一句,这不, 整个海安县都风风火火起来,至于钱的问题董湛参考了大儿子的建议,先筹备几条最重要的道路,立上广告牌, 然后就是把计划书做出来, 反正就是各种套路各地富商, 特别是赶在外地商客和夷人交易的那段时间,那可是赚足了钱。

  再加上阿珏带来的货物更好赶上交易,正好把董湛这边的启动资金给填上了。

  之后的事情就比较水到渠成了,而阿珏也到了正式启程回京都的日子,一同去的还有回来歇了没两天的阿璋,不过这一回,元元没有那么舍不得了,毕竟秀秀也回来了,好歹有伴了。

  倒是谁也没想到林驸马居然也跟来了,董湛见到亲舅舅自然是感概万分的,大男人差点泪眼汪汪,这是真的向着他的亲人,当年若不是舅舅接他去公主府,说不定他就不明不白死在府里了。

  林驸马和阿璋秀秀是一起回来了,然后也跟着阿璋一起上了船,一来是他离开京都太久了,总是要回去的,二来就是他还没有坐过海船所以要领略一番大海的雄伟壮阔。

  阿珏的海船因为要带走一大波本地的青壮水手,所以船起航的时候聚在码头送别的人特别多,为了避免被冲撞,秀秀和元元都坐在面朝码头这一边的酒楼里远远看着,看着大船起锚看着大船扬帆,看着大船离开码头变成一个黑点最后消失在海平线的尽头。

  姐妹俩都有些无精打采,不过很快又振作起来,因为没有人比她们更理解大哥哥的想法,所以她们姐妹俩留在这里还是有多事情做的,虽然大多数的事情还是要董湛出面,但是姐妹俩到底见识得多,很多时候董湛被困扰了,姐妹俩都能给出很好的意见,或者想出很好的点子。

  整个海安县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后有人来找元元了,来的也不是别人,就是几个月前被元元救的那几个夷人,一同来的还有元元采买的自卖自身的渔民。

  几个渔民见到戴着帽子的元元都非常激动,争抢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元元,比这里温暖的地方,稻谷每年三熟,各种玉石宝石等等,在这些渔民眼里,这些地方除了人很愚昧没有规矩之外,简直是天堂。

  而他们带去的东西是非常受欢迎的,特别是那边的贵族,很喜欢他们带过去的瓷器丝绸以及各种精巧的首饰,让他们换了很多东西回来。

  元元夸赞了他们一番,然后转头见那几个夷人。

  几个夷人和上次的狼狈不同,这次的他们穿着打扮体面了很多,用很生硬的官话磕磕绊绊地跟元元交谈,大约的意思就是首先感谢大启的贵女对他们的救命之恩,还有出资给他们回乡的钱和船,不过他们都是很知恩图报的,商量了之后决定要报答贵女,所以暂时就不回去家乡了,带着贵女的随从先往他们熟悉的交易地方去。

  虽然这几个夷人说的很是光面堂皇,但是元元还是瞬间就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主要可能是来这里一趟不但船出了事货物丢了,自己还这么狼狈,若是这样子回国不但说面子上过不过得去,本身而言也不符合商人的利益,于是他们把原本要准备长途航前的钱挪了一半出来置办当地的货物,带着元元的人去了最近的地方做了交易。

  然后带着那边的货物回来,再卖给这里的商家,这样一来一回就能赚上很大一笔,到时候用这个做本钱,再置办上一船货物,他们就能风风光光的回家乡了。

  元元觉得这些人想得非常好,回去和秀秀商量了一下之后,一起找了自家美人爹,一番讨论之后,让几个夷人再次带人前往南边,更甚者董湛让元元把那边弄来的货物抛售,当作鱼饵把那群胆大的富商都钓起来。

  经过董湛一个多月的运作,这一次出发的就是一个船队,除了几个夷人的船队之外还有不少商人合租了大船,装载了货物前往南部。

  一个半月后,南部的海船回来了,京都那边阿珏也回来了,海安县再次沸腾了,对于出海所有人都有了一种莫名的狂热,而且这种狂热以暴风席卷之势辐射整个沿海周边地带。

  南部那边毕竟陌生,所以很多人还在观望,但是阿珏京都那边却是一路近海,不说安全问题,就是一路补给也是毫无压力。

  从海安县这里如果走陆路,前往京都最快也要两个月,走水路虽然快一些,但是少了一个月也是不可能的,这还是顺风顺水一路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但是现在人家从海上走打一个来回,还在京都停留了近十天,也就是说这趟往返差不多在三十五天左右,这还是海路不怎么熟悉的情况下。

  若是以后这条海路熟悉了,是不是会更快一点?甚至一个月就能来回一次?

  内陆和海运整整相差了一半的时间,并且海上还没有那么多过路费要交,这省时省钱的办法瞬间就让一众商家都热血沸腾了。

  这时候朝廷的文书也下来,设立海*关,规范海上贸易。

  原来这次阿珏前往京都不但但是回航熟悉航路确定海鲜生意这么简单,更是为了将沿海那一带的情况清清楚楚的带给林恩和皇帝。

  然后这件差事就被林恩揽下了,不过他就是一个监督性质的,具体做主的还要看董湛。

  过年前林恩和阿璋阿珏一起来到了海安县一同来的还有林驸马,这一次林驸马还带了任务,那就充当钦差给董湛宣旨。

  林恩做了准备设立海关的海安县附近三个省的总督,下面设立来了两个副都督,一个是从原本的巡抚升上来的,是三省的实际长官,另外一个就是董湛,专管海关这一块,同时整个海安县也还是归他管,不过他不用对实际长官负责,他只需要对林恩负责就行了,隔壁副都督管不到他。

  本来朝廷对于董湛是很有意见的,毕竟是断人财路后来又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掐得厉害,但是谁也没想到因为这件事情能把裕亲王这个祖宗送出京都啊,所有朝臣都要放烟花来庆祝了。

  而原本掐架,掐得非常带劲儿的各路势力这一次非常神同步地给林恩等人出京一路亮起了绿灯,保管这行人在外面流连忘返不愿回京都,至于那沿海地区的海鲜,他们也不是赚不到钱,多点少点的问题,毕竟就算有冰海鲜依旧供不应求,价格虽然下降也依然金贵,只当是破财消灾,只要能把怼天怼地的裕亲王送出去啥都好说。

  当然也有不少人听说了那什么和夷人做生意的事情,但是如今海船还很少有,每年就那么十几二十艘的海船,能有多少好东西?比起那些小东西,自然还是京都稳定的夺嫡环境更重要。

  知道海上贸易巨大利润的阿珏说实话是非常诧异的,诧异于这件事情的顺利程度,毕竟按照他所知道上个世界的历史,关于海贸那真的是很复杂的,那水绝对非常的深,就算这个世界和原来不是一个世界,但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像换了一个世界,同样的人类也还是生活在陆地上,不可能在海底自由呼吸一样。

  最后阿珏也只能归结于现在的航海业还很落后,世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一块蛋糕。

  然而等到京都开始出现很多新奇的舶来品,甚至出现夷人奴仆的时候,已经硝烟四起的京都众大臣才反应过来,海运这一块似乎很赚钱啊!

  也是到这时候大臣们才暗搓搓的去搭线,结果还真能搭上,只不过和一开始就注意到参进去并且有了自己船队的人还是天差地别的。

  这几年因为海运的发展,造船业也是兴盛起来,海关这里的税银更是每年成箱成箱地往国库里运,一点不少于国库的分红也成箱成箱往皇帝内库里运,于是这两年就算几个儿子闹得皇帝很头疼,皇帝的心情始终没有非常糟糕过,有钱就是心情好,连皇帝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