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1 / 2)





  当然不可能卖不完。这不, 第一茬刚卖出去, 第二茬就已经预定光了。

  因为秦莞的小宴, 汴京贵胄圈里出现了一股吃木耳的风潮,明月写的那份食单也在贵妇圈里流传甚广。

  秦莞一高兴, 给四个大丫鬟一人打了一副赤金头面,二三等的丫鬟们也各有赏赐。

  一时间,一方居上下皆是喜气洋洋, 就连前来做客的人都夸一方居的小丫头们格外喜人。

  秦茉的亲事也定了下来。

  六月三十下聘,七月初一请期, 别管合不合规矩,反正两家长辈都很无奈。

  别人家的头礼多是鹿皮、木雁,再不济也要压上几包茶饼, 魏三郎倒好,愣是抬过来一箱子画册。

  满京城都当个笑话传。

  秦茉不仅不介意, 还当宝贝似的把那箱子画册搬到自己房里,点灯熬油地看。

  秦莞过去给她添妆,无意中瞧见了,那些画册皆用细绢裱了封皮, 又用防水的油纸包好,一看便是主人极爱惜的。

  看着秦茉得意的小模样,秦莞叹了口气,默默地祈祷魏三郎别像上一世那样短命。

  转眼就到了七月初七。

  安国长公主自打端午之后身子就不大爽利,这段时间一直没出门。秦莞去看过两回,亲自做了些开胃的点心带过去,长公主很喜欢。

  进了七月,天气逐渐凉爽,安国长公主终于大好了,转头就开始张罗乞巧宴,遍邀京城贵女。

  帖子一下,汴京各高门大院里的贵人们便嗅出了苗头——长公主八成是急着相个孙媳妇了。

  先前人人皆以为这个人选会是秦莞——安国长公主也确实有这个意思——没承想,龙舟竞渡出了那桩韵事,这下待字闺中的贵女们心思又活泛起来。

  七月七,长公主府彩灯高挂,宴席大摆。

  从申时起汴河大街上来来回回的宝马香车就没断过。

  小贩们抓住商机,临街支起摊子,甜汤小食供应不断。贵女们歇好了午觉,养足了精神,单等着了入了夜大展身手。

  秦莞下了马车,不经意一抬头,便在重重人潮中看到了梁桢。

  身边皆是青年才俊,高门贵胄不知凡几,而他无疑是最高大、最耀眼的一个。

  秦莞特意瞅了一圈,没看到梁大将军,还有点小遗憾。今日她特意准备了礼物想送给梁大将军,为的是对上次的事赔个礼。

  说来也怪,刚订亲那会三五不时就能碰见他,自从上次之后却已经有大半个月没瞧见人了。

  该不会还在生气吧?有这么小气吗?

  答案是……有。

  倒不是小气,而是梁桢也在担心。

  他怕秦莞还在生气,不乐意见到“梁大将军”,是以今日便以自己的身份出现,让和他五官、身形都比较像的黑子易容成了梁大将军。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园中的七彩灯笼悉数亮起,“乞巧”正式开始。

  安国长公主布置的场地十分巧妙,是一处半圆形的露台,用刷了金漆和桐油的乌木铺成,又恰好建在水边上。

  从对岸的绣楼上看过去,灯光、月台、金台、湖水交相映衬,如梦似幻。

  台上坐着一位位花枝招展的妙龄少女,当真是环肥燕瘦,兰桂多香。不知是美人给美景增了颜色,还是美景为美人添了芳姿。

  贵妇们皆夸:“到底是长公主,这奇思,这手笔!”

  安国长公主爽朗一笑:“还是这些小丫头们可人。”

  可不是么,小娘子们一个个伏案而坐,那低眉颔首、婉转玲珑的模样,使得原本枯燥的穿珠引线都叫人看得挪不开眼。

  旁观人的是养眼了,当事人却费眼至极,尤其是秦莞。

  她从来没在这么暗的地方穿过珠子,用的还是这么软的线、这么小的珠眼——长公主殿下可真会玩儿!

  看着她手忙脚乱的样子,宋丹青忍不住小声提醒:“你别用眼看,拿手找感觉。”

  “这也太难了些!”秦莞苦着脸,好不容易穿进去一个,结果一激动又从另一头掉了下去。

  秦莞差点就哭了。

  莹润的玉珠砸在金漆板上,发出叮叮咚咚的脆响,仿佛在嘲笑她笨手笨脚。

  安国长公主带头,一众贵妇哈哈大笑。

  这么多小娘子,她是第一个掉珠子的,也是唯一一个一颗珠子都没有穿进去的。

  大海在暗处瞧着,不由感叹:“少将军,这秦小娘子也太不‘巧’了吧?”

  梁桢瞪眼,“你懂什么!”

  大海撇撇嘴,“明摆着一个都没穿进去,还不让人说了?”

  梁桢也是无奈,忍不住想要跳下去帮她穿。

  正想着,已经有人先他一步过去了。

  苏泽今日负责给小娘子们发珠子,同时计数,实际彼此心里都清楚,长公主不过是给自家孙儿安排了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不过,苏泽没去看别人,一双眼净往秦莞身上瞅了。一开始还觉得她笨手笨脚的样子挺好笑,看得久了又忍不住同情她。

  当秦莞又又又一次掉了珠子,苏泽实在看不过去,悄悄地往她身边挪了两步,飞快地抓过线头,帮她穿了两个。